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农业论文

日本农业推广体系的启示

时间:2022-06-30 21:14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一是日本农业推广体系层次分明,结构完善
日本农业推广的组织程度很高,从中央到都府道,再到县级以下四级农业推广部门,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推广体系。1947年,通过立法手段,即以《农业协同组合法》建立农业协会组织机构的国家、县、市、镇、村三级建设,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协会组织之一。农业协会设有农业指导员,提供农业技术、生产经营和生活指导服务。国家推广体系与农业协会的分工与合作相辅相成。前者注重农业改善、生活改善和储备人才培养,后者仅限于农业协会农民共同存在的问题。除了自上而下完整的纵向推广体系外,还有定期的横向合作和信息交流。日本农业推广贯彻国家到地方的工作方针,国家在听取都道府县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经营方针。通过农业推广机制的运作,一方面努力培养农业从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解决全国各地区的农业技术问题。
二是日本农业推广资金和人员有保障
(1)资金来源采用费用共担模式
推广资金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合理分摊。技术推广所需资金基本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平分,推广机构所需资金由中央政府分配。此外,在技术引进方面,农民改善生活和农业接班人领域还设有惠农基金,贷款无需支付利息。
(2)重视推广人员的栽培
推广人员的职前培训是一个必要的环节,对国家资格人员有很强的专业技术培训要求,在职培训有严格的内容和时限。农业推广人员资格考试是保证推广人员工作能力的前提,工作培训是保证推广人员适应所需工作技术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推广人员有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鼓励推广工作。
三、日本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
(1)技术与推广所需的脱节
技术不仅是推广的对象,也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然而,研究人员和农业推广人员对这一基本认识越来越要加强研发推广体制改革,确保研究成果的快速推广应用。
(2)统一指导与区域农业的差异
农业水产省、都道府县和农业推广中心形成了自上而下开展农业推广工作的依据,确保农业推广工作按计划有序实施。然而,这种一刀切的方法并不能满足都道府县的特色需求,“农业推广指导计划”不能充分反映各农业推广中心所辖的特点,从而影响实际工作效果。
(3)农业推广者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变化
许多新的农业推广人员缺乏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取得农业推广人员资格后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然而,随着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农业相关企业的兴起,他们在技术和经营的某些方面都超过了农业推广人员。现有的农业推广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民和农业相关企业的需求。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帮助农民做出正确有效的技术选择,也需要农业推广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
四、日本农业推广体系的启示
(一)法保推广,法保推广
1948年,日本颁布了《农业改善促进法》,明确规定了农业推广的有关规定,然后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农业政策目标调整的需要进行了修订和改进。中国于1992年颁布,2012年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需要提高可操作性。这就要求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实施条例,形成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如根据国家现代农业创新和农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将《农业技术推广法》提升为《农业推广法》,服务于农业研究、农业推广服务、农村教育培训等农业创新体系。
(二)注重推广人员培训
日本有专门的法律,严格明确农业推广人员的资格,以确保农业推广人员的基本素质。日本农业推广人员成为国家或地方公务员,实行终身制度,收入高于普通公务员,有助于留住高素质的推广人员。虽然日本农业推广人员也有提高质量的问题,但他们与中国处于不同的问题水平。在中国,我们可以参照日本的做法,将推广人员纳入公务员序列,提高基层推广服务人员的资格和条件,形成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标准化和周期性的制度规范,严格明确资格和奖惩制度,作为提高基层推广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
(三)职能部门职责明确、密切合作
日本农业的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非常高,这与日本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的紧密结合是分不开的。在我国,推广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缺乏合作推广意识,迫切需要明确教育、科研、推广职责,深化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这需要创新农业部门的管理和组织形式,促进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四)保障编制,资金充足,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日本政府农业推广机构属于国家机关,推广人员推广资金充裕,推广服务活动是职能,认真工作可以高于一般公务员收入,其工作质量由服务对象在很大程度上评价,使其以农民为中心,不仅推广技术、农民需要管理技能、生活指导也可以同时进行。在我国,基层推广部门缺乏推广资金待遇和保障,无法保证推广质量。随着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接受和吸收新农业技能和新成果的能力逐渐减弱。今后,政府需要确保农业推广的财政支出,确定岗位,将基层推广人员待遇提高到基层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完善农业推广评价机制,注重服务农民的评价比例,引入包括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外部评价体系,以评价水平作为确定基层推广人员绩效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