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农业论文

新农村建设下农民行为的新动态

时间:2022-06-30 21:17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变化对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农业发展,包括劳动力数量、质量和年龄组成。加强对农业推广对象行为变化的研究分析,有利于掌握农民的思想动态和发展意识,改变农村发展模式,提高农村自身的经济实力,为新时代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突出贡献。
1、中国农业推广对象发展现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我国农业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如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民主体的构成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探讨农业推广对象的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1从生产队转变为农民个体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生产模式发生了变化,从原集体生产转变为家庭合同责任制生产模式,服务对象也从集体转变为个体农民。因此,自家庭合同责任制实施以来,我国农业推广对象具有新的特点,包括:分散面广、数量相对较多、沟通集聚效应不明显、推广后独立沟通不明显等。因此,农业推广对象主体的变化决定了农业生产模式的变化。
1.2.推广对象缺乏后续致富经验
在我国农业推广对象的发展过程中,以旅部、生产队为主要服务对象,主要需要农业推广技术人员提供生产技术服务,确保生产,完成国家交付的生产任务。在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时,由于自身生产热情的增长,农业推广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产前、产后、市场信息等可引领致富的信息上,产业技术需求相对较低。虽然我国农业推广也在与时俱进,但仍无法摆脱其滞后,难以满足当前农业推广的需要。
1.3中青年流失严重,年龄逐渐老化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首批1万元,成为富裕阶层,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大量沿海和内陆中心城市开始崛起,城市经济效益开始超过农村农业产出收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效益和规模下降,大量具有初中学历的农村土著居民开始向城市转移,寻求新的经济机会。因此,农村农民数量急剧减少,知识水平不能更好地吸收农业推广经验,造成资源浪费;农村大多是老、弱、残疾人,没有良好的劳动能力和智力缺陷,使农村劳动力质量下降。
2.影响中国农业推广对象行为变化的因素
由于整体社会的不断进步,农业技术的推广也应不断发展,以满足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需要。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农民自身也在不断改变思想,加强素质建设,以满足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导致农民自身行为的转变。
2.1.农民素质分析
农民自身的劳动质量取决于教育程度和对外部信息传递的发现和接受程度。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农民获取市场需求的主动意识变得强烈,获取渠道也不断广泛。因此,农民的劳动质量建设在促进其行为变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自身质量越高,就越容易接受新思想,改变行为动态或决策,反之亦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民素质建设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农民素质建设,有利于接受新的生产方式,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增加农业推广的沟通方式,更好地了解社会新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相应的决策变化。
2.22农民经济限制
由于过去劳动力转移和国民经济发展重点的偏差,农村经济发展能力薄弱,受经济因素的限制,农民不得不做出相应的改变。更富裕的农村居民更愿意尝试新品种,扩大投资,不断进行技术改革,以获得更好的收获,寻求更大的收入。相对贫困的家庭只能保持原来的生产,以稳定他们的家庭收入。因此,在农业推广过程中,经济因素的限制性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在决策过程中,更容易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做出行为改变。
2.3新农村建设下农民行为的新动态
中共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振兴农村,协调城乡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环境中,农民如何抓住生产建设的新机遇,需要自己思考,做出符合时间表的行为决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随着政策、法规和教育的普及,新农民的行为将变得理性,而不是盲目生产。农民作为独立的经济个体,市场的变化和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将导致新时代农民行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