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农业论文

为农业发展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时间:2022-07-27 22:26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1.引言
为适应新形式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教育部决定于2000年在中国设立农业推广专业学位,正式启动农业推广专业学位教育,开辟应用硕士培训新领域[1-2]。近年来,农业推广专业学位教育为农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农业推广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专业背景的学位,旨在培养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及相关部门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使其在专业和专业技术方面接受正规、高水平的培训。学位标准主要反映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的专业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要求。因此,农业推广专业学位不同于学术学位,学科口径较宽,但更注重务实训练。自2009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强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通过招收专业研究生、调整增量(新硕士招生计划,主要用于专业硕士招生,基本不增加招生)、调整存量(要求专业研究生培训单位原硕士招生规模,每年按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专业研究生招生)等措施最终达到结构调整的目的。2010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提高到25%,2011年计划达到30%以上,力争到2015年提高到50%以上[3]。在这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良好形势下,近年来农业推广硕士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信息化领域不断成为高校新的农业推广硕士领域之一。农业信息领域的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在分析农业信息领域课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现有课程体系的缺陷和不足,进而提出了一些肤浅的改进意见,希望能起到吸引玉石的作用,促进该领域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
2.农业信息化课程体系现状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人才培养特点的具体课程框架。农业推广硕士课程体系既要保证统一的培养规格,又要兼顾农业推广硕士的共同特点、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要素、培养单位的学科和专业特点以及区域、行业和行业的特殊要求。全国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了农业信息化领域指导性培训计划[4]。根据本指导性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应采用专业学位课程体系“职业能力”为本位设计。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课程应根据培训目标和领域设置,突出专业技能和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在领域主要课程中,应运用主要理论和技术解决农业推广实践问题;教学内容应广泛、全面、实用、前沿。要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必须保证学习期间不少于12个月的实习实践训练。目前的农业推广硕士课程体系由公共课程、领域主干课程和选修课三部分组成。公共学位课程将农业推广硕士与其他专业学位类型区分开来,这部分是既定要求执行。公共学位课程包括外语(2~3学分)、政治学(2~3学分)、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2学分)、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2学分)、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2学分)、总学分10-12。主要课程使培训领域相互区分,这部分也是既定内容,必须严格按照统一要求执行。主要课程包括农业信息化导论(2学分)、农业信息化进展(2学分)、农业信息获取与处理(2学分)、农业信息化案例(案例研究)(2学分)、农业应用系统开发(2学分),总学分10。选修课由各培训单位独立设置。根据培训目标、研究生工作需要和学校条件,原则上每门课程不超过32小时。选修课反映了不同培训单位的特点和优势,使得不同培训单位的人才培训规格不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全日制农业信息化选修课包括人工智能技术(2学分),VisualBasic(2学分)、数据库技术与应用(2学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2学分)、网站设计与开发(2学分)、科技论文写作(2学分)、科技文献检索(1学分),要求学生选修总学分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