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论文
农业科研创新体系有哪些?
时间:2022-12-02 23:07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1.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1.农业科研综合实力薄弱,整合能力差主要表现在:1)学科结构、专业设置不合理、机构重复交叉。也就是说,种植学科多,其他学科少,传统学科多,新兴学科少,产中学科多,产前产后学科少。2)农业科研机构和队伍大而不强,农业科研方向和任务调整不能满足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3)农业科技项目中常规技术研究较多,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研究较少,技术引进较多,吸收消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较少。4)农业科技整合能力差。主要表现为农业科技团队精神不强,缺乏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科研团队。5)农业科技产业创新能力低。农业科技产业发展规模小,效率低,管理不规范,农业科技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驱动能力薄弱。
1.2.农业科技创新资金不足、手段落后资金不足是所有技术创新不力的普遍原因,尤其是在农业技术创新中。一是农业科研资金不足。一些地方政府不仅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出水平较低,而且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人均技术总资金和人均推广资金不断下降。目前,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设备落后,图书资料少,缺乏现代信息手段。大多数科研机构只有应用传统技术的能力,缺乏使用高科技设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创新。
1.3.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不活跃,体制不完善。总的来说,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尚未建立健全,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科研部门所有制突出,导致各农业科研机构研究效率低、浪费大。2)在农业体系中,农业产学研脱节,教学、科研、推广不协调,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不畅。农业科研单位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但很多成果并没有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农业新技术的供需严重脱节。3)农业技术创新资源分配不当,农业科研项目的确定,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传播,仍然是政府集中决策和行政推动的做法,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院校规模较大。
1.4.激励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是农业科技单位公益性研发交织在一起,不方便分类管理,影响农业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创新实力的提高。部分课题结束后,结果被搁置或利用率低。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确定以下建设重点
2.农业科研创新体系农业科研创新体系是实现自主研发创新的平台。通过市场指导和政府监管,调整现有农业科研机构,形成以省市为重点的省级农业科研体系。省级科研机构应重点支持以省农业科学院为主体的农业科研机构;地方层面应根据农业发展需要、自然经济区划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逐步发展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区位优势的区域农业研究中心。同时,允许和支持其他形式的农业科研机构,逐步形成省、地方、企业、民营多形式、多类型的农业科研机构,形成垂直、水平、分工的农业科研体系。通过建设新机构,通过分流重组,形成重点研究所、区域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工程中心、作物改良中心、农业研发基地、农业科技决策咨询中心,建立重大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为主要任务,层次分明、结构优化、精干高效,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科研体系的发展。在农业科研创新领域,重点关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节水灌溉、动植物品种育种、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育种技术、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加工、可持续发展管理决策等领域。
2.2.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技术创新平台应以建设若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团为突破口,以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农业科研,促进农业技术推广。逐步实现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加工技术等领域的技术成果产业化,以企业为龙头,以技术为核心,以成果转化为手段,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化,推动整个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升级。点建设若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形成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器”。在涉及农业发展方向和主导作用的农业科技领域,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高强度投入,促进农业高新技术发展。
2.3.农业知识传播与技术推广体系以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为主体,推进与农业高校、科研单位特别是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的联合合作,构建新型、高效、畅通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通过建设和调整,充分发挥三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主渠道作用,创造机制灵活、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业知识传播顺利实现的我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2.4.农业科技人才创新体系(平台)以稳定、培养和支持人才创业为重点,建设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使用机制、人才流动机制、人才竞争机制、人才绩效与收入挂钩机制。通过建立人才创新平台,为技术推广平台提供人才保障。以上四个创新体系是以农业科研创新为基础,以农业推广创新为纽带,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为特色,以人才使用创新为核心的整体创新体系。这四个创新体系在农业科技创新的不同过程和阶段相互影响、相互关联。
3几点建议
3.1.制定农业科技产业发展政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科技产业政策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因此,从实际出发,迫切需要制定具有强大政策导向和长远意义的农业产业发展技术政策。政策应以产品创新和产品市场创新为中心,支持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加快产业化。政策应充分体现产业鼓励政策、优惠政策、风险分担政策、资金支持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3.2.要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创新建设,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必须对农业科技运行机制和体制进行改革创新。要打破传统农业科技体系宏观管理板块划分、组织布局分散、研发层次重叠、管理效率低下、学科设置陈旧、专业单一、跨专业综合项目少、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运行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僵化落后的局面,要按照科技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布局和机构配置,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改变农业科技管理模式和内容。推进灵活、公平竞争、蓬勃发展的运行机制建设,实行公开招标、竞争立项、人员自主结合、竞争上岗的方式,充分发挥各农业科技岗位的作用。
3.3.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重点是发挥高等农业教育体系培养人才的主要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科研实践培养高水平学术人才,建立合理利用人力资本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新机制,克服人才短缺和闲置的异常情况,调动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氛围,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优势。
3.4.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资的重点是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投资并存的农业科技创新投资机制。在政府财政投资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指导和促进作用,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同时,农业科研单位应采取股份制等形式,加快成果产业化。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