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论文
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
时间:2023-01-04 23:19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1建设背景
1.1国家提出“互联网+农业”战略规划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农业”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实施数字农村战略;依托信息进村入户,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同时,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为核心的新技术迅速普及,与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创业创新深度融合,逐渐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农村振兴的助推器,标志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1]。
1.信息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助推器
运城市是典型的农业城市,具有独特的农业资源禀赋、粮食、水果、蔬菜、牲畜、加工农业产出处于省领先地位,承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责任,积极推进“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建设。但同时,运城市农业主导产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一、二、三产融合不深,相对效益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短,深加工不足,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农业发展进入瓶颈期[2]。要抓住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质量和效率,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和农村领域的覆盖和应用,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以信息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优质发展。近年来,全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取得了一些阶段性进展。一是智慧农业平台建设。2017年,运城市按照运城市的规定,“政府投资、企业经营、第三方监管”施工方式,启动“运城市农业信息化工程”施工,根据施工内容和资金情况分两期施工。目前,一期工程“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五个核心应用系统”已完工,二期已开工建设。2018年11月,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博览会,获创新奖和优秀设计奖。二是益农信息社建设。运城市基于运城市农业资源优势,2018年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全省首批三个信息进村项目之一,全面启动完成2611个“益农信息社”建设,覆盖全市80%的行政村。
22建设目标和建设原则
建设目标:5年内,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和推广,促进智能农业平台系统与信息进村项目的紧密融合,探索建立可持续的智能农业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与运营、互联网与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农村振兴和优质农业发展。建设原则: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统筹推进,共建共享。
3建设内容
3.1平台系统集成
建立一体化农业数字资源体系,加快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建立健全市场实体数据共享体系机制。
3.1.推动两大平台系统融合。“运城智慧农业平台”和“益农信息社”两大平台系统在网页入口、板块划分、后台服务相互整合、统筹划分、联动推广,但同时要保证两大平台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
3.1.2.各种数据资源的整合。依托城市智能农业大数据,纵向加强部门、省、兄弟省、市农业部门、县局、乡(镇)、村、自然条件、宏观经济、种植生产、畜牧业生产、渔业生产、农业生产等农业农村信息互联,畅通数据信息获取渠道;横向整合各部门、单位、企业资源,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加快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数据、块数据资源建设,为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循环系统建立奠定基础[3]。
3.1.3.第三方企业功能整合。一是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电子商务企业、金融机构、信息服务企业、煤气水电企业、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服务提供商的对接整合;二是加强与淘宝、京东、云农场、中国惠农网、一亩田等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整合应用;三是加强与农机、农资、家电、日用品等厂商的对接应用。
3.2运营模式创新
依托两大平台体系,建立健全“政府+运营商+多个服务商”加强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创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强信息化在金融、电子商务、教育、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等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推广。.2.1“互联网+种养”模式。将大数据、空间信息、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农业,加快信息技术与种植、加工、仓储、运输全面深度整合,建立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仓储、流通质量安全可追溯性体系,建设智能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应用基地,提高智能种植水平,逐步探索建立农业传感器、智能设备进入农业机械采购补贴的相关机制[4]。
3.2.2“互联网+营销”模式。依托企业培育、试点建设、创新模式、人才培养两大项目,加快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立农产品、农村手工制品和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的双向流通模式,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价格低的问题。
3.2.3“互联网+物流”模式。结合运城建设。“现代立体交通枢纽和重要物流集聚区”战略目标,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感技术,实现信息共享、智能调度、货物跟踪、安全、远程支持功能,建立健全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社会分销体系,有效解决传统物流环节、损失大、成本高、信息差等问题。
3.2.4“互联网+产业”模式。将农业信息功能从生产供应扩展到生态建设、生活休闲服务、农业加工多元化,进入农业的广度和深度。借助网络营销的力量,利用新媒体、新渠道、新模式,打造故事、感受的农业产业品牌和有效的运营体系。
3.2.5“互联网+政务”模式。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深化农业和农村大数据创新应用,全面提高科学决策、市场监督和政府服务水平。
3.2.6“互联网+金融”模式。建立政府领导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与农村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京东、蚂蚁金融服务、翼龙贷款等网络金融企业进行业务谈判,签订框架协议,发展包容性金融,充分利用金融政策、产品和服务。此外,充分发展农产品众筹、农场众筹、农业技术众筹等农业众筹,创新包容性金融模式,有效解决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的问题。
3.2.7“互联网+数据研发应用”模型。进一步探索和提高综合建模分析、数据挖掘和应用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创新应用,积极开发平台和农民,常用、易用、易用APP,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