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论文
我国农业技术传播研究起步较晚
时间:2023-01-28 23:15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农业技术传播的研究逐渐开始,主要关注我国农业技术的有效需求和有效供应不足。但遗憾的是,相关研究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研究成果较少,相关文献有限。近几十年来,由于环境问题、农产品价格和质量问题、耕地面积、生产成本上升、农业技术落后等突出农业问题,国内学者也高度关注农业技术创新和传播研究,研究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传播模式和模型、传播机制、推广体系、影响因素。
(1)扩散模型和模型
在农业技术扩散模式方面,更具代表性的是政府主导和农民需求主导的农业技术扩散模式,学者国梁提出的传播、指导和互动农业技术扩散模式,以及齐敦产品提出的政府指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扩散模式。国内农业技术扩散模式的研究仍在简单地推广和模仿现有的国外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2)扩散机制
扩散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原理和方法构成了技术扩散机制,农业技术扩散机制是解决我国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不衔接等难题的关键。相关研究的突出成果有:(1)刘志成提出的农业技术扩散动力机制;(2)高启杰提出的农业扩散机制,包括政策体制和异质体制;(3)顾焕章提出的科技成果转化包括供给机制、需求机制和引导机制;(4)陈慧英、胡瑞法等人提出的农民技术需求动力机制。
(3)推广制度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已经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农业技术扩散体系。然而,由于过去长期实施的计划经济体系,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仍然在技术扩散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系下,原有的技术推广体系已基本不再使用。鉴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计划中经济痕迹仍然非常明显,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意见。例如,基于产业链角度的重建,常向阳和赵明认为,当前农业技术扩散体系的调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4)影响因素
农业技术的传播本质上是一个诱导农民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行为的过程。影响农业技术有效传播的因素很多,许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陈学志、胡洪文、刘晓明、贾延华、段宜超、李同生、国亮等人认为,影响农业技术传播的因素主要包括技术本身、自然环境、区域特征、技术信息传播渠道、经济条件和农民素质。
到目前为止,国外对农业技术传播的研究比国内更加成熟和系统,研究水平更加深入,学科关联性强,研究内容广泛,兼顾微观和宏观,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然而,我国农业技术传播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不完善,研究成果较少,尚未形成相对系统的学科。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借鉴国外农业技术传播的经验,结合各学科,注重学科之间的综合发展,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实际情况,走出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