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论文
农业技术创新推广路径分析
时间:2023-02-20 23:13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农业技术创新推广路径分析
众所周知,现代科技是新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决定性的因素。一旦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生产力得到推广应用,结合具体物质生产,将形成巨大的实际生产力,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农业技术创新的实施和推广。技术创新能否得到推广,主要取决于技术创新供给主体与技术创新需求主体之间的矛盾。因此,作者提出了以下想法。
1、加快建设新型农业技术创新推广体系。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农业技术需求的主观诱导力的分布特征不平衡,形成了东强西弱的基本格局。区域差异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时,应充分重视该技术的空间运动特征[11]。中西部地区主要生产小麦、玉米、高粱、大豆、土豆等大宗农产品,与全国经济安全、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关。因此,中西部地区的农业技术创新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要抓住“西部发展”的战略机遇,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利用科研机构的力量,振兴科技资产,鼓励公共研究机构和合格的科研机构、高校以不同形式开展科研工作,形成以公共研究机构为主、私营公司为辅的公私竞争合作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东部地区主要生产甘蔗、香蕉、茶、油菜、菠萝、哈密瓜等经济作物,东部地区技术创新的主观吸引力相对较强,因此东部地区农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应以上海等东部沿海城市为示范,努力扩大城市农业的影响力和辐射,鼓励龙头企业、个体种植者、外国投资者以资本、设备、技术投资等多元化方式共同创办现代农业科技企业。比如山东莱州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就是玉米良种创新的成功典范。
2、只有建立健全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农业技术进入农业生产,才能将技术潜力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但在技术进入和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受到各个环节和行为主体的影响。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对农业技术的应用有重要影响。由于缺乏科技知识,往往导致投资不科学合理、化肥、农药不符合技术要求的现象频繁发生。因此,有必要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的宣传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此外,根据前面的分析,农民的预期收入由土地面积决定,土地面积决定农民的经营规模。因此,政府应尽快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确保农民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提高有效需求,加强农村市场技术市场建设:农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和推广路径分析,建立健全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
3、国家公共农业科研投资应优先考虑以下投资项目:水稻、小麦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产品;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等保障国内口粮和纤维需求的战略产品;甘薯、土豆等农产品;水稻、棉花、大豆、主要园艺作物品种、猪、家禽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重要国际地位的国家战略贸易农产品;收割机、拖拉机、抽水机等基本农业现代化所需的农业机械;甘蔗、甜菜、小米、高粱、当地水果、蔬菜、中草药、牛等地方特色产品。中央政府应更加关注以下产品和研究领域:粮食作物、棉花、畜禽、水产品等战略农产品;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高投资风险技术。地方政府应加强的农业研究领域包括:地方特色农产品;地方优先发展技术;贫困和偏远地区有利于扶贫的技术。
4、建立农业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从要素禀赋的角度来看,我国农业需要节约劳动力的机械技术,而农民对该技术的主观需求导致力量薄弱,难以导致科研机构的技术供应行为。此外,无论是公共科研推广机构,还是私人科研推广机构,都不能直接面对中国农民,这些矛盾可以通过建立农业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来解决。为了尽快将农业技术创新转化为生产力,必须尽快完善中介服务的法律法规,打击假冒伪劣、危害农民的中介组织。不仅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技术创新中介机构,还要鼓励公共科研机构和私人科研机构作为中介机构,使农民的技术需要通过中介机构总结,中介机构向技术创新供应商购买相应的技术,为农民提供有偿服务。中介机构遵循相互竞争的市场经济规律,为农民提供最好的服务。这种模式是中国农业欠发达国家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