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农业论文

农民技术创新选择的内在需求分析

时间:2023-02-20 23:13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农民技术创新选择的内在需求分析
1、农民技术创新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农民直接在农业生产的前沿和农业科技应用的终端工作。农民的主观需求是农业技术创新是否被采用的主要因素。然而,许多因素导致农民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需求不足。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农村总人口的89%,文盲占9.56%。低文化素质必然导致新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困难;二是从传统观念出发,将新技术与传统作业的投入产出比进行比较,客观上导致农民采用新技术的机会成本高。农民认为,采用新技术的预期收入将低于技术创新的投入成本,从而降低对农业创新技术的有效需求;第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选择外出打工,这是影响农民家庭劳动力数量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劳动力越多,农民越有能力增加投资,然后使用新技术扩大业务规模;第四,农业劳动力的性别结构也是影响农民采用新技术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人对农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很低;第五,市场秩序不规范也降低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一些技术供给主体缺乏商业道德,急功近利。他们经常出售一些假冒伪劣的种子和化肥,这让农民对新技术望而却步;第六,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家庭人口多,负担重,农民严重缺乏采用新技术的资金。
2、农民预期收入分析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经济收入受到农业风险、供求关系、农产品质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农业技术创新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农业技术创新水平给农民带来的预期收入比较中,对农民影响最重要、最显著的因素之一是农民的经营规模。正常情况下,人均耕地量与农民经营规模呈正相关。农民的预期收入是农产品单价和农产品数量的乘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单位面积产量相对稳定,因此农民的最终预期收入由土地面积决定。显然,农民的预期收入也与土地面积呈正相关。正常情况下,生产规模与人均耕地成正比。人均耕地越大,生产规模越大,总收入越大。由于边际生产力下降的规律起着作用,农民的生产力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开始下降。此时,总收入也开始下降,这在图中表现为先增后减的曲线,如总收入。在其他影响因素中,如农业风险和供求关系,农民的预期收入将降低,表现为曲线总收入2向曲线总收入1向下移动。平均收益或边际收益也呈现出先递增后递减的曲线。
3、农民能否采用预期的成本分析技术创新也取决于该技术的成本。如果成本超过收入,农民肯定不愿意购买该技术。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指总成本在一定时期和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化的影响,如厂房、设备、广告费等。由于固定成本在一定阶段的不变性,相应单位农产品的固定成本随着农业产量的增加而降低。例如,当技术创新的固定成本为1万元时,如果只生产一个单位的农产品,农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万元。若生产1000个单位的农产品,则该技术单位的固定成本为10元。因此,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固定成本呈反相关关系。可变成本是指随生产量变化而变化的部分成本,如原材料、燃料消耗等。说到可变成本,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边际成本,这意味着每增加一个产品的相应成本增量,即单位可变成本。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变化规律为:一开始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可变成本降低,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边际效益减少规律,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开始增加,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总成本的变化也遵循先减后增的规律。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农民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先降后增,导致农民经营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先降后增。当然,还有其他影响农民预期成本的因素,比如非农就业机会。当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时,经营农业的机会成本增加,农民的预期成本增加,反之亦然,表现为总成本曲线的上下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