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论文
千篇一律的脸孔去塑造每个艺术形象
时间:2021-11-18 08:20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有两种身份的演员:在表演之前是戏剧外来者,在表演中是个剧中人。剧中角色的本体论是剧中人物的本体论。
一个好的舞台人物形象的出现,当然离不开演员自身。台上的人物形象也要附和演员的身体,以表现人物的个性,通过演员的身段才能创造具象、生动动人、血肉之躯、个性、灵魂、丰满的人物形象。当然人物形象也不能只等同于演员自身、形象与剧中人物之间,毕竟作为有其独特的面貌,有其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情感,有些人想要在舞台上表达不同的行为逻辑,想要表现出来的“他”或“她”所要表现的东西,有时甚至与演员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无关,这与演员本身的想法是不相干的。当然,这也构成了表演艺术的“意象”与“我”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很特别、很微妙的关系,演员在舞台上所扮演的每个角色形象,都是根据各种类型和表现艺术特征的不同来明确划分。就拿京戏来说,大体上有生、旦、净、丑四大行。而且每一行当都更细更明确地归类,每一行当,每一行,每一行,各有其特色。因此,每个京剧演员在表演时,都要根据人物性格的不同、情节的需要,不断地改变所演角色的不同形象,展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例如:《秦香莲》剧中饰演“秦香莲”的演员在塑造这个角色时,首先想到的是她的善良、温柔,在表演时更注重于人物内心的伤痛。对于背弃爱情,亲情的负心人陈世美,要显示出她坚韧、不畏强权、斗争到底的决心。而且同一位演员在扮演《辛安驿》这类另一角色周凤英时,首先想到的是这一人物性格豪爽、好动、敢爱敢恨、追求真爱等。演出这类人物时,要力图展现她的美丽、妩媚大方、娇憨、活泼、灵巧等独特神采。演出《牡丹亭》一剧中的杜丽娘这一角色,主要从大家闺秀的角色身份入手,在表演中要表现杜丽娘的美丽、娴静、庄重、文雅、柔美。“能仁寺”一出戏中的人物赛西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表演手法要极端夸张、风趣,要用浓妆艳抹来表现人物,以滑稽的身段表演。
上述诸多角色形象均为女性,她们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在表演形式上都要准确把握人物特征,展现不同风格、不同个性,给角色精确定位。
戏台上有一些幼稚的演员,经常在舞台上拼命地“表演”。以一整套一成不变的脸谱和一整套风格化动作来替代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一令人厌烦的程式化动作,虚伪、机械、笨拙、滑稽。它们没给人物注入活力,当然也就谈不上感染观众、教育观众。作为一名成熟的好演员,要想让观众看到真实、可爱的艺术形象,必须认真研究角色的内心世界,力求推陈出新。重视突出人物个性特征,赋予人物生动的生命,把真实的情感和生活经验注入生活中,使人物真实可信,人物性格自然统一。
当今许多演员在舞台演出中,都过分强调“自我”,有意无意间,忽略了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从其表演技巧上来说,这些演员在表演技巧上都不能挑剔,但却总是让观众朋友们感到哪里不舒服,缺少了什么。这是因为演员时刻都在表现自己,有好几个或者几十个人物性格不同的角色,总会有一张千篇一律的脸孔去塑造每个艺术形象,从而形成千篇一律的表演模式。尽管它们比那种机械、老套、虚伪的表演方式有了进步和提高,演的是“活着的人”,但还不是我们极力追求的具有生命力、感染力、能带给观众震撼的“活人”。
笔者认为,在处理形象与自我关系这两个重要关系时,应努力使“自我”与“形象”的努力相契合,以创造独具特色,栩栩如生、可信、亲和力、真实的艺术形象,而不是片面性地凑合自己的形象,在舞台上展示自我。
演艺界自诞生以来,就竭力要求塑造真实、可信、可爱的人物形象。戏剧术语中早有“装龙如龙”、“装虎如虎”、“形似神像”等说法,即要求演员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角色。“象“指的是不允许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自己,而是一个接一个地展现不同的角色。在创作上,自我只不过是在表演艺术领域的创作材料,就像画家手中使用的五彩缤纷的颜料,而颜料并非艺术品。
在表演中,演员和角色都是活灵活现的,可以用角色来代替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