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文艺论文

情感体验是戏剧演员塑造角色的主要方式

时间:2021-11-29 08:41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我们都知道,情感体验是戏剧表演艺术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戏剧演员塑造角色的主要方式。
「情绪体验」,就是演员对所扮演的角色的思想和感觉进行设身处地的体验、感受,并将之作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内心动作(心理动作)的基础。
表演以“情感体验”为核心和主要特征,称之为“形体主义”。我们国家戏剧、电影、电视剧的表演艺术,总倾向于“体验派”。
原因在于:第一,“经验主义”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理论的核心和标志;第二,我国的戏剧、影视表演受“斯氏”体系的影响较大,已经形成了戏剧、电影、戏剧、戏剧等多种类型的斯氏体系。
然而,如果仔细审视一下,就会发现,“情感经验”并非斯氏的发明,而是早在他以前就存在了,只是“斯氏”把它上升到系统化、理论化、整体性的高度。
英国著名演员欧文(1838-1905)(1838-1905)首次提出了“情感”因素的重要性。为了回应当时法国著名演员科格兰(1841—1905)提出的“表现派”,他提出了自己的重情感表演理论:用角色的情感作为准备,对此,他提出了自己的“表现派”理论,把自然的感性和情感运用到表演中,在表演后整理舞台上情绪激动时所运用的艺术技巧,形成累积。“把情感放在第一位,把表演当作一种情感的设计,激发情感,积累情感的三部曲。”(余秋雨:戏剧理论史稿第605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与欧文并驾齐驱的还有同时期著名的意大利悲剧演员萨尔维尼(1829-1916),他说:“我认为每一位伟大的演员都应该是,实际上,就是被自己表演出来的情感所感动,不但要对那种情感一遍两遍,或是在背台词时感觉到,还要在每一次扮演那个角色的时候(无论演一次还是一千次),他们的情绪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在多大程度上,他能够打动听众,还取决于他自己曾经受到多大的感动。”(追忆·轶事·感想)萨尔维尼对科格兰的“表现主义”理论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并明确提出了与之针锋相对的“体验派”理论。然而,他提出的“体验派”理论,还只是粗略的轮廓,尚未达到透彻、细致、系统化的程度。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怎么能做到这一点,我无法向读者说明这一点,因为我本人对这一过程也不太了解。”
尽管如此,“体验主义”的表演理论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流派,影响之深,也是有目共睹的。那时,英国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年轻的警察在表演莎士比亚著名戏剧《奥赛罗》时,一位年轻的警察在扮演坏蛋艾格的时候开枪自杀。全体演员与观众为此惊异不已,共同出资将两位逝者埋在一起,并立一座纪念碑,上面写着:“这里埋葬着世上最伟大的演员和最伟大的观众。”其原因在于演员和观众都达到了“忘我”这一最高情感境界。
来到俄国与前苏联交战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才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丰富发展起来,正式形成了“体验派”的表演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1909年6月,他发表了论文《我的“体系”》,并公开点亮了“斯氏体系”的旗帜。1910年,他开始了对“体系”的全面系统思考,将由他创立的莫斯科剧院纳入“体系”轨道。很快,他发表了《我的艺术人生》、《演员的自我修炼》等重要理论著作,对“体系”的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①演员创作时的内心体验;②舞台表现;③创造角色。正如前苏联戏剧家波波夫所说,“系统”的准确定义是:“演员以经验为基础重新体现形象”。(《表演的艺术整体性》)可见,“系统”既是“体验主义”理论的基础,也是吸取“表演主义”理论的精华,形成兼收并蓄的大格局。““斯氏系统”于三四十年代传入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学习苏联的“一面倒置”,“斯氏制度”在中国掀起学习高潮。从全方位、深层次的角度来研究和实践这一“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斯氏体系》就成了我国戏剧、影视演出的主流,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