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论文
舞蹈解剖知识是舞蹈训练的理论基础
时间:2021-12-14 13:20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跳舞,主要是借助于人体本身来表现感情和达意的艺术,各种舞姿、动作、技巧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通过人的身体,即骨骼、关节、肌肉协调地完成。因此,舞蹈解剖知识是舞蹈训练的理论基础,没有掌握人体解剖知识的舞蹈训练,只能凭经验盲目地训练。舞蹈训练不懂人体结构规律,不但限制了舞蹈演员的技术、技巧、技能,还容易造成身体损伤。
通过舞蹈解剖学的学习,我们能够了解和掌握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相互关系,了解舞蹈训练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并结合舞蹈训练实践,初步掌握了运用舞蹈解剖学基础知识分析舞蹈动作的能力。为舞蹈教学、舞蹈表演、舞蹈训练及科研等提供理论基础。无论是在舞蹈教学还是在表演过程中,都要运用舞蹈解剖学的基础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训练水平和工作能力,使之系统化、规律性、科学性。
经过几堂课的初步学习,我对舞蹈解剖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掌握了一些舞蹈动作的运动原理,进行切身的体会,运用到平时的舞蹈训练中,不但能对我们的舞蹈动作起规范作用,也不用害怕某些不科学的训练造成损伤。但是作为舞蹈理论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舞蹈解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从具体、科学的角度去认识舞蹈作品的欣赏,提高我们对舞蹈动作技术的综合分析能力。
舞步是把许多美妙的动作结合在一起。对于单个动作来说,是由肢体各部位共同协作形成的姿势。比如《探海》的舞蹈,在古典舞蹈中,“探海”动作的基本要求是:将动力腿向后上举至最大限度,上半身慢慢向前弯曲,直到腹部与主腿之间形成90度角。要做好这一动作,除了需要头、眼、臂、身等协调配合外,还需要重点探讨如何控制重心、平衡稳定等问题。
控制范围:控制力是肌肉静力的作用范围,是指肌肉在一定时间内显著地增加张力,并支配着身体的几个环节和全身保持某种姿势。有两种控制方法:支撑工作和固定工作。
重力点:重力点是集中力量。要完成各种舞蹈技巧,人体就要随时变换姿势。对此,人体重心的位置也随之改变。
平衡性与稳定性:稳定(静态)与平衡的力学状态都是合力等于零,而“合力矩”也等于零。身体平衡的条件是,身体各部位间的合力矩为零。理论上说,只有重心落在支承面上,人体才能保持稳定。若重力线不穿过支撑面一定会产生重力矩,因而破坏平衡,人体失去平衡即失去稳定。
《探海》中,控制力主要表现在上体前屈、腰方肌和竖脊肌在下固定状态下的节制动作。舞蹈演员必须有较好的腰背控制能力,避免上半身无法与支撑腿形成90度角。舞蹈演员可通过俯卧、仰卧、仰卧、仰卧、仰卧、起立等来增强腰腹肌肉力量。当下肢向后前伸时,在近固定的条件下,即腓骨肌、胫骨肌、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臀大肌等都有类似的支撑作用,它的原理和抬后腿一样,它的原理和抬腿一样。
探海时,重心主要表现在随着后腿向后抬高,上身逐渐前倾,重心逐渐前倾。作用于近固定条件下的支撑作用的腿的趾长屈肌、长屈肌、四头肌。作“探海”这个动作时,重心的掌握关系到整个姿势的正确与否。
《探海》中,全身的平衡与稳定度贯穿于动作配合之中:上身前弯时,身体的总重心前移。此时,要让整个身体在支撑腿的踝关节向后移动,以使重心通过支撑面。探海舞姿的支撑面位于主足部,支撑面小,因此稳定性不高。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亲身感受身体重心的变化,身体各关节、肌肉的运转如何保持整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