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论文
艺术思维不等于形象思维
时间:2021-12-22 19:12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艺术思维不等于形象思维,艺术思维还包括灵感、直觉、顿悟等,对于追求新奇、独创性的艺术创作而言,灵感、直觉、顿悟的出现,都标志着创造力的产生,独特艺术境界的诞生就会成为现实。“没有灵感、直观、顿悟,就无法产生艺术思维。作者通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通过观摩和自己的实际操作,对戏剧导演的艺术思考,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和感受。
一,导演,所有艺术手段应用的目的。
指导艺术、语汇、手段丰富,而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创新,其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强化和突出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身为戏剧导演,我认为应该围绕着这个主题,不懈地致力于舞台艺术的创新。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为其人物塑造提供了一种不拘束、不拘泥于本来面目的基本塑造,是在塑造人物的基础上大胆地修饰,使人物更加丰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是寻找焦点,把握空间。
导演剧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找到剧本的焦点,而寻找剧本焦点的过程,却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它只能从事件的起点,挖掘人物内心世界,挖掘人物在剧中所处的位置,从而了解人物的心理层次。其中,熟悉的人生首当其冲。作者在导演音乐情景剧“你听我说”的时候,正是因为自己曾多次耳闻子女中叛逆老人的生活现实,所以对剧本的焦点以及剧中人物的基调把握就有了生活基础。因此,只有从剧作内容上,从生活的角度去把握风格、风格和情趣,导演艺术才有生命,才会丰富多彩。
本来是一个物质的概念,它由长、宽、高组成。剧作是生活在舞台上演绎的一种艺术风格,独特的戏剧魅力就在于在有限的舞台空间里创造出无穷的空间感受。不能仅仅依靠演员的表演来创造物质空间,也要通过表演创造人物的精神空间,用人物的精神,感情对空间进行再加工。
三是“神似”显露“心”
剧作应情来源于中,形于外,泄于声,动于景,扮于装,见于光。所说的「神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像」,这「像」是血肉之躯。比如电视连续剧《水浒传》里的李逵,王婆,观众们都说像李逵,可没有人见过那个年代的李婆,王婆是什么样子,观众所谓的“像”的标准,就是剧中人物的“像”标准,是观众们认识的对象。没有一种艺术创作不可能没有情感,尽管艺术作品也可以表达理性的思想和理论观点,但是这种理性思维是渗透艺术家的情感并充分感性化的,否则很难成为艺术作品的内容。艺术思维不同,它的情感特质仅仅是不同个人情感强度与速度的差异性反应,而不是情感取消。因此,作为导演应该赋予演员把握人物的情感尺度,揭示“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托尔斯泰深有体会地说:“艺术的影响之深,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1)表达的情感是多么独特。(2)这种情感传递是多么清楚。(3)艺术家有多真诚,换句话说,艺术家本身就会感受到他表达的那种情感的力量。”
四,删减与领异。
编剧艺术的终点站,是用来传达戏剧作品中的思想,但它是最终作品,是审美感受之后的产物。身为导演,在尊重编剧的前提下,为了突出题材丰富人物形象,文学剧本应服从舞台形象,毕竟剧本就像厨师做菜、加工配料一样,单一菜肴本身就不能成为一道美味的菜肴,要经过厨师的综合加工才能可口。在作者看来,以不伤害全局、与其他人物细节关系较小的原则来刻画人物的忍痛。一个导演说得好:“秋色可以用一片树叶来表达,我决不会用两片。”这说明了简洁明了的舞台艺术。戏曲理论家余秋雨曾说过:“从真实的事物、真实的事物和自然形式的言语活动中解脱出来,为了追求一种超乎这一切的更高目的、更高境界、客观真实状态所包容的情态意境,这就是写意。“戏剧导演要从生活中的再现解放出来,力求有意境。Shiberner说:“寓议论之剧为现代戏剧,无动人心魄之剧为陈旧之剧。“像中国铁路文工团总导演陈坪的歌剧《张骞》里,有一段张骞割破血管救甘父的情节,导演用红聚光灯红色的灯光照着干冰的效果,运用放大、夸张、写意的手法,在舞台后部的上端,表现出一种血腥的意境,这使得张骞的奉献精神得以升华。因此,运用虚拟想象与前景想像来抒发情感,建构形象,从而从思维方式的差异上重新认识和理解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创作原则。
总之,作为戏剧导演,应该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艺术思维,紧扣“让剧中人物形象真正活起来”的主旨,精心挑选过、体验过,把爱的生命当作自己耕耘的园地,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思想的苗圃中播种、灌溉、嫁接,将苦涩的思绪和眼泪,汗水一起注入幼苗(演员),几番苦干几多艰辛,我深信,最后总是会有丰收的果实展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