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论文
“滚调”是唱词的结构变异形式
时间:2021-12-30 19:18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湖北清戏《滚调》
在我国曲牌剧种唱词中,“滚调”是唱词的结构变异形式。我们所说的结构变形具体是指,在它以前长短句的唱词结构和句式结构中,适时地插入完整的齐言句,并且唱(说白)时,要唱出《一字板》(说白)。这一形态主要体现在南曲中(除北曲和南曲的昆山外)。特别是弋阳腔(余姚腔),及后经弋阳腔系统流变的全国各高腔剧种尤甚。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滚调”的出处。《滚调》来源一般认为来自于弋阳腔及后裔青阳腔等声腔及剧种的先驱,但有资料显示,所谓滚调极有可能是旧余姚腔所独制。末年《想当然》卷首,有蚕室主《成书杂记》中写道:
俚词肤曲,因场上杂白混唱,犹谓以曲代言。老余姚虽有德色,不能齿。
「俚词肤曲」指的是文词的普遍性。"杂白混"是指在曲文中加入念白,或称"滚调"。所谓唱诗,就是唱法简单明了,有时近似于唱。就是老余姚的这一声腔(结构)在《中国戏曲史略》中所说的“德色”。我们可以看出,从旧余姚腔到弋阳腔这一艺术形式,是一段时期的孕育发展时期。其中,其滚调艺术的成熟和大面积运用,主要以弋阳腔,特别是其后的青阳腔及其他高腔剧种为代表。《湖北清戏》是弋阳腔的第二代传人——青阳腔在湖北的地方性产物,也就是弋阳腔的第三代传人,也可以说是弋阳腔的第三个流变形式。其间,不可能没有楚文化的洗礼,就到湖北去“入乡随俗”,从而突显鲜明的湖北特色。
湖北省清戏中的“滚调”,包括“转唱”、“转白”等形式,主要是为了加强音乐的戏剧效果。表象上,是在其长句型结构上,是长句子中插入有规律、有规律、有规律、有规律、有规律、以五字句或七字句等不同形式的齐言,这就是要使曲牌的曲体结构和唱词的句式结构以及其他的韵律、语态的变化,加强曲牌的戏剧表演功能,以此来塑造特定的人物性格。并且在具体的艺术表达过程中,“翻卷”是以“念”的形式出现,这种唱法体现为“唱”式,这种“唱而唱”与“唱与念”的错综复杂,即使是“铿锵”的“滚调”插上,也不但使人物性格活起来,与此同时,在曲牌演唱的过程中,可以起到缓冲和过渡的作用。这个「缓冲」本身就是强弱、动静的艺术对比,使得它的戏剧要素被有效地推动。
例如玉衡氏清戏藏书《琵琶记·诘问》一剧中,赵五娘演唱的《江头金桂曲》中的“滚唱”
(念白)“…啊,相公!“我与你睡在一起”,你还瞒奴仆吗?
【滚唱】
(直接插七字句)相公瞒奴太不仁。
家有二对亲。
(接着插三字句)久闻,陈留郡。
受干旱和饥荒之苦。
感谢你现在受到的伤害。
(按序插入四字句)你现在在这里。
朝朝饮宴,
夜夜萧歌,
“我没有公婆和妹妹,
在家中靠门而立,
(按序插入五字句)无法看见伊回,
所说的是何来。
谁来了瞒(埋)怨,
(埋)怨伊家无信不信。
(按序插六个字)你好亏心短行,
你们冷酷特好!
(再转成三字句)漫谈,说些什么。
(返回七字句结束)逢人三分说,
不能完全放下一颗心——
唱词的中心处,都是插进“滚唱”的唱词。这个由“七字句”开始,接着插入“三字句”,接着插入“四字”、“五字”、“六字”,再经过“三字”的转换,最终回到“七字句”的腔结构,具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的艺术特点。在演唱时,节奏复杂、音调多变、音调多变、唱词内在情感逻辑推动下,加上“帮腔”的烘托,无疑既能使剧中人怨恨、内心怨恨之情得以准确表达,与此同时,也取得了强烈的戏剧艺术效果。可见,“滚调”这种结构形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