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文艺论文

“阉人歌手”促进歌唱技能的发展

时间:2022-01-19 22:04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BelCanto是人类声乐艺术发展史上的一条重要主线,BelCanto被译为“好歌”,在我国通常被译为“美声唱法”。在《格罗夫音乐词典》、《牛津音乐词典》和《辞海》中,均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阐述。据《词典》所述:“BelCanto是17世纪在意大利诞生的一种演唱方式。其特点是乐曲优美,发音自如,音连流畅、匀净,花腔的装饰乐句流畅、灵活。贝尔·坎托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深刻的内涵。这不仅是一种科学的声学手段,而且也代表了戏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一种音乐风格和一种演唱风格,并贯穿于声乐技巧规范训练的声乐训练法之中。BelCanto是一家科学声乐学校,在它诞生之后,经过历史的考验,逐步形成了完整、系统、科学的发声方式和演唱方式。《美声》的诞生,有其缘由和前提。
一、圣咏音乐是美声唱法的萌芽。
美声唱法发源于欧洲,它的产生既与欧洲音乐的发展过程紧密相连,又作为人类文化思想的一部分,又是社会、时代发展的产物。13世纪以前的欧洲音乐都是单声部音乐,其中,古希腊的声乐也是单声部,受严格的诗歌韵律控制,主要是独唱、合唱、领唱、说唱、吟唱等演唱形式。这个时期出现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等非常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由盲人诗歌作家荷马创作并以说唱法演唱的。这可说是声乐在比较早期的表现形式。当古罗马帝国不断向外扩张时,欧洲进入了一段漫长的教会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中世纪”,教会教义几乎垄断了所有思想意识领域,歌唱也成为各种宗教的附属品。古代罗马帝国的扩张带来的不仅是疆域的扩大,同时也把很多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优秀艺人和丰富的音乐文化带到了罗马,使其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音乐中心。那时候,教堂唱圣诗,背诵圣经,成了最初的合唱形式。在教会里,用拉丁文演唱与宗教有关的内容,就是我们所说的歌咏。公元前590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选编,修改了与教仪相匹配的《唱经》,即名曰“格里高利圣咏”,事实上就是为教会唱道的歌调。《圣咏》是欧洲声乐艺术的萌芽,要求庄重、庄重、配合教堂气氛。尽管圣咏有宣叙性和旋律性两种类型,但是仅仅是一首旋律音乐,令人沉闷。在唱腔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华丽、流畅的“再创作”,形成一种新的、更好的唱法。
自11世纪以来,圣咏音乐开始兴起,一些音乐形式不断丰富,以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在这一时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为宗教音乐而产生了城市音乐,它要求人们以音乐来反映生活与世俗情感。自那以后,游吟歌手、恋诗歌手、民间歌手和其他职业歌唱家相继出现,虽然还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浓重色彩,但却可以称得上是对宗教音乐的大胆突破。
二、阉人歌手促进了歌唱技能的发展。
13世纪中叶的欧洲音乐逐渐突破了单声部,开始进入复调音乐时期,声乐唱法也是多声合唱形式,这两种音调分别是女高音(Soprano)和女低音(Alto),而歌唱曲则由男高音担任,在此之后,贝斯又加入了男声(Bass)。因为《圣经》的古代训诫是“女人在教堂里要保持沉默”,所以,歌唱中的女声部分就被男童所取代。男孩们是被阉割的童声歌手,在声乐史上被称为“阉人歌手”。它们的出现,曾经对欧洲声乐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奠定了“美声唱法”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歌剧的产生和发展,其盛极的时代也带来了美声唱法的黄金时期。从4世纪起,意大利就有专门训练童声唱圣咏的学校,这些学校遵从古训,禁止妇女在唱诗班唱歌,因为童声会随著年龄的增长而改变音色,无法歌唱出优美自然的歌谣,这样就产生了这种非人的“阉人歌手”现象。她们的声带和喉头并不随年龄和身体的成熟性而改变,她们既有女声声带,又有男性气概,因此,不必用假声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女声。她们的嗓音虽不像真女声柔美,但却华丽、轻盈、明亮、宽广的音域,能使听众兴奋不已。在阉人歌手兴起和流行期间,不但排挤女声,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抢占了男声在歌坛上的位置。“阉人歌手”在欧洲已经流行了将近两个世纪,而且有学校和教育机构专门培训阉人歌手。在最流行的阉人时代,意大利声名阉人歌手Farryi和Cafari成为了一个唱歌技巧惊人的女歌手的典型代表。毫无疑问,他们已经把欧洲的声乐水平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高度。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的封建体制发生了动摇,要求废除这一非人歌谣现象,与此同时,女性也要求突破封建束缚,登上舞台,再加上此时的男声也通过“闭口”唱法提高了歌唱能力,“阉人歌手”于18世纪后期开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