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论文
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中的逆向调查
时间:2022-03-07 23:23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中的逆向调查》一文是冯文慈先生在1986年《音乐研究》第一期发表的一篇文章。本文以丁伟志同志于1984年7月25日发表的《光明日报》的《历史研究中的逆向调查》为指导,介绍了历史研究中的历史方法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影响和启发。并采用最广泛的方法来总结历史现象的各种联系。主要分为:横向联系,即同一阶段的社会生活、思想趋势及其文学体裁;纵向联系,即历史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同时,纵向联系分为:(1)顺向调查,(2)逆向调查,并说明其重要性任何科学历史调查都应该是两个相反方向的调查。
在文章的第二段中,作者详细解释了纵向和横向联系,重点介绍了纵向研究中的逆向调查,并以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音乐文化交流促进唐代音乐文化繁荣为例,提出研究人员在音乐历史研究中无意识地运用逆向调查方法,并通过不同的例子进行论证。
(1)冯洁轩先生对乐字的论证,运用文字知识,推测乐字结构的起源是象征大树或木杆周围群众性的古代乐舞的体现;
(2)秦序通过引证文献《诗经》、《北史》和对少数民族地区口弦流传的分析,对乐器弹簧进行论证;
(3)作者通过比较星宿名臣与《国语·周语》、《淮南子》等相关阶名,论证了音阶阶名;
(4)杜亚雄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采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将现有的裕同民歌与维吾尔民歌和匈牙利民歌进行比较。通过历史追溯和反向调查,他证明了裕同民歌保存了古代民歌的特点,但丁智勒民歌的直接传播;
(5)杨阴浏先生借助五台八套、西安鼓乐将宋代谱式运用到今天的论证;
(6)通过对西安鼓乐乐谱和演奏形式的研究,李石根同志论证了唐代大曲的遗迹;
(7)通过对现有北京天桥等游乐场所的保留,展示宋代东京、临安瓦子中的市民文艺;
(8)通过对福建南音曲牌、乐器、宫调系统等的研究,论证汉族音乐文化某方向的古代面貌;
(9)通过对福建莆仙戏曲牌、剧词、旋法、犯调、演唱形式的具体分析,论证莆仙戏是宋元南戏支流的结论;
(10)通过对比目前维吾尔族民间音阶调式和古代龟兹苏明婆音阶调式,论证了苏明婆音阶调式的遗迹;
(11)通过对纳西族保存下来的《白沙细乐》的研究,对元代蒙古音乐的外观进行了推测,这些都贯穿了逆向调查和顺向调查的明确例子。它论证了逆向调查的方法,并指出有意识地使用逆向调查是探索古代音乐的多种方式之一。并引用马克思人体解剖是猴子解剖的钥匙的论点,论证了逆向调查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的特殊重要性。
通过音乐艺术的特点,分析古代音乐、古代艺术、古代文学等姐妹文学艺术的特点,提出音乐形象、形象思维、音响思维等观点,运用想象的狭义,解释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形式:
(1)无声无乐的文字记录;
(2)有声无乐文物乐器的记载;
(3)反映音乐近似信息的记谱法记录;
(4)乐伎演唱者与乐谱记录者掌握音乐知识水平的差异,造成记谱误差的记录;
(5)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乐器繁荣、文化交流嘈杂造成的古代音乐信息难以整合的记录,讨论了逆向调查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的特殊重要性。
横向研究通过阐述古代音乐作品没有直接的形象史料,必然会受到重视,但也要结合并借助纵向研究,尤其是逆向研究方法。主要以音乐作品乐谱的局限性为论据,必须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方法,提出无声无乐无谱、有器无乐无谱、有乐无谱的古代音乐文化面貌,论证逆向调查方法的重要性。并指出了近年来中国音乐史研究中逆向调查方法的成果。例如,敦煌乐谱等古代乐谱解释、乐谱打谱研究、古歌演奏等客观提出仍有一定的历史时期或相当大的限制,需要冷静分析。
在结合对当今生活音乐数据的分析中,作者讨论了逆向调查可以作为可靠的组成部分,并分析了其成立的条件,运用了《汉书·礼乐志》中的夫乐情,皮肤出汗,藏骨髓,虽然几千年后,其遗产仍在继续。以黄翔鹏先生提出的某些文化形式的惊人稳定性为重要论点,有效地证明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中逆向调查方法的重要性和有意识地进行逆向调查的必要性。
作者在论证反向调查法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重要性的同时,提出了反向调查的必要条件:
(1)要有历史文献、文物考古等交叉学科的知识与修养;
(2)对现实音乐生活进行多方面的实际研究和调查;
(3)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