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论文
湖北黄梅戏的阳刚之气
时间:2022-05-14 21:42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在安徽开花结果,这在中国戏曲界是不争的事实。自20世纪90年代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邀请黄梅戏回娘家以来,黄梅戏在湖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才培养和剧目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如今,如果把湖北黄梅戏和安徽黄梅戏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它们显然有不同的风格。两种风格的差异就像宋代苏轼和刘咏的词一样。安徽黄梅戏十七八岁女孩,戴红牙板,唱柳岸,小风残月,展现女性的阴柔之美;湖北黄梅戏就像东坡之词,充满阳刚之气。
湖北黄梅戏的阳刚之气首先体现在优秀的演员队伍中。黄梅戏起源于民间歌舞和民间说唱。它的脚色主要是丹、生、丑。传统黄梅戏的音乐唱法主要是女性的。与安徽仍以黄梅戏的五朵金花为荣不同,经过多年的努力,湖北黄梅戏不仅拥有一批以杨军、段秋平、王慧君为代表的优秀女性表演艺术家,还拥有张辉、周洪年、俞万能等一批优秀男性表演艺术家。特别是黄梅县黄梅戏剧院全国一流演员周洪年,声音纯洁明亮,口音优美,魅力十足。他的音色和歌唱和表演不仅丰富了黄梅戏的角色内涵,而且在传统戏剧《秦相莲》中扮演了包公。目前,周洪年已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湖北黄梅戏的阳刚之气,其次体现在湖北创作的一大批优秀剧目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省创作并演出了大量优秀剧目,如《红楼梦》、《秋千架》、《李师傅》、《徽州女人》、《墙马上》、《美人蕉》、《孔雀东南飞》等。这些剧目有的歌颂男女之美,有的展现男女之间的情感兴趣,有的展现旧社会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诚。总的来说,这些剧目大多以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展现女性的情感和生活。剧目的整体艺术风格在于展现女性的柔对象,展现女性的情感和生活。剧目的整体艺术风格在于展现女性的柔美、优美和悲伤。与此不同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黄梅戏艺术家创作并表演了大量以男性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优秀剧目,如《张之洞》、《奴才青天》、《知府》、《李四光》等。这些或展示了男性英雄的智慧和努力,或展示了英雄追求真实价值,坚持个人情感,或展示了当代科学家对祖国、党、人民、科学的深厚感情,或展示了古代科学家的艰苦探索,或展示了小人物的智慧、智慧和谐。这些作品反映了传统的民间生活、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和才华横溢的美,基于真实的历史或生活,以男性英雄为对象,艺术展示了社会、历史、国家、人民的奉献和责任,使作品承载着沉重的历史积累和独特的时代特征。
湖北黄梅戏的阳刚之气也体现在创作剧目的艺术风格上。传统黄梅戏剧多以民间为基础,艺术风格多呈现小碧玉的柔情之美。近年来,湖北省还创作并表演了一批以女性为主要表演对象的戏剧,如著名歌剧导演余晓宇执导、著名演员杨军主演的现代戏剧《失恋》、著名演员杨军、张辉联合主演的新传统戏剧《双下山》、由年轻演员程成主演的现代戏剧《满月中秋节》等。即使是这些以女性为主要表演对象的戏剧,中间的男性主角也呈现出与安徽黄梅戏剧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在安徽省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创作表演的《徽州女人》中,女性等待了35年的是一位官场失落、想采菊东篱、喝水的小官员,而在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创作表演的《失恋》中,女主角陆云病期待着激水。在改编自传统折子剧《思凡》和《下山》的新传统剧《双下山》中,编剧和导演增加了一个机智、勇敢、幽默的小和尚形象。在展示小尼姑无法忍受孤独的同时,他展示了小和尚对异性的渴望和对爱情的大胆追求。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北黄梅戏剧院创作表演的《和氏璧》和《李四光》摆脱了传统黄梅戏、小碧玉、才华横溢的美女的刻板印象,成为湖北黄梅戏充满阳刚之气的代表作。
作为黄梅戏的起源,它发展并流传于长江中下游的地方戏曲艺术品种。湖北黄梅戏和安徽黄梅戏是母亲盛开的两朵花。湖北作为黄梅戏的母亲家,不仅要继续传承、丰富和发扬黄梅戏的传统艺术手段和艺术风格,还要注意和宣传新时期湖北黄梅戏呈现的新艺术特色,特别是人才队伍、戏剧制作和艺术风格中的阳刚之美。只有取长补短,刚柔相济,团结一致,黄梅戏艺术才能更好地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