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文艺论文

书法技能形成的基本心理规律

时间:2022-07-07 22:26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书法教育包括技能教育、艺术教育、情感教育等内涵。近年来,书法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更多的是关注如何激发学习兴趣,以及书法练习在促进个人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至于书法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和心理机制,学术界很少讨论。书法,或书法,是一门精神艺术,被称为“法”或“道”,表明它也是一门技能(技能)很强的艺术。技能的形成是书法充分发挥心理调节作用,实现艺术创作的基本前提。作者计划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结合书法教学实践,分析和阐述书法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以激发书法教学。
一、书法技能形成的基本心理规律
书法是讲究“心手相应”技能、技能的形成是高级艺术创作的必要前提。技能作为一种活动方式,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特点分为动作技能和心理技能。动作技能是由一系列实际动作组织起来的一种完美合理的活动方式,表现为身体肌肉、骨骼运动和相应神经系统部分的活动。心理技能是按照一定的程序组织特定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顺利完成某些活动的过程。书法技能的训练是动作技能和心理技能相结合的活动,其中书法写作过程可以纳入动作技能的范畴,而阅读、临时思维活动、创作心态等因素可以纳入心理技能的范畴。在书法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动作技能和心理技能总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书法创作和实践都需要“心手相应”写出来的字是大脑的活动,通过手的笔“外化”的结果。
书法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从不熟练到熟练的磨练过程。古代书法理论一直强调技巧的熟练性,正如姜奎在《续书谱》中所说,书法“精通昂贵的习惯,心手相应,斯为美。”技能熟练是通过反复练习形成的高度“完善化”和“自动化”此时,意识对动作的控制程度降到最低。要将技能发展到熟练程度,必须经过认知定向阶段、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动作协调和技能提升阶段三个阶段。这些因素决定了书法学习应遵循由浅入深、由外向内的原则,按照书写姿势、笔画线条练习、框架结构分类练习等顺序进行学习和训练。每个阶段都要根据不同的任务反复练习,从对字形的局部掌握到整体掌握,再到大脑与动作的协调完善,进而加强动作的熟练性和节奏,逐步将局部用笔结合成协调的运笔模式,加快运笔速度。
临摹是书法技巧形成的唯一途径,所以有一些方法“初学不外临摹”第一句话(见周星莲的《临池管见》)。任何技能都是通过模仿和联系获得的。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学习如何塑造好线条形态最常用的方法是复制。复制实际上是一个观察和记忆的过程,包括对汉字笔画、结构、手指、手腕和手臂动作的观察和记忆。
二、观察学习:规则获取
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感知过程,比一般的感知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观察,学生对笔画的长度、厚度、消退、背面、墨色、笔画节奏、整体风格、魅力等线条组合产生了鲜明而具体的感受和感性理解,便于进一步抽象总结。在学习书法技能的过程中,观察可以分为两类。
首先,静态观察。首先观察碑文或模型中点画的形状特征,如侧点、竖点、挑点、悬针竖点、垂露竖点的异同等;其次,观察结构特征,看每一点画笔、送笔、收笔的正确位置、点画之间的呼应、交错、鞠躬、向后等关系,判断整个框架主体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方形,形状是正的还是斜的。
二是动态观察。观察老师的动作:先看握笔的松紧度;其次,看笔、行笔、收笔的方向、速度、力度、笔尖的提压和挫折;再次感受手感和运力(指力、腕力、臂力)。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观察在正确动作规则和结构规则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技能形成的必要准备。
提高观察效率的关键是训练注意力。初学者临摹一般要求尽可能逼真,但范字提供的信息很多,要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这些信息并不容易。一般来说,阅读帖子时的注意力属于需要一定意志和努力的随机注意力。保持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是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各种强化增强完成任务的愿望。在没有明确目的的指导下,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注意对象。他们可能会普遍关注范字的各个部分,结果往往是顾一失彼。目标任务可以在书法教学中分解,比如第一步只注意范字的基本笔画,第二步只注意范字的结构规律等等。目的明确,每次注意指向范围小,集中度好,更有利于技能的形成。此外,临摹不成文或不懂内容的字帖也不利于保持注意力。因此,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整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诗歌或中国经典教学,相应地写一些诗歌或经典,或适当地解释碑文的内容,不仅是智力活动的合理组织,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有利于保持关注,同时提高文化遗产、习惯、人格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