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论文
中国艺术30年演变与世界历史的演变
时间:2022-09-25 22:42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现代和传统话语的中国语境
在过去30年的中国艺术改革开放中,有两组词贯穿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艺术的外观,也影响了中国艺术的理论思维。这两组词是:传统和现代、本土化和全球化。具体来说,从改革开放到整个80年代,9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后期,全球化和本土化成为核心关键词,将传统和现代纳入自己的话语体系,形成了传统和现代的新解决方案。这样,传统和现代、本土化和全球化就构成了一种历史进步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这两组词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中国艺术30年的演变。这两组词不仅是中国历史的关键词,也是世界历史的关键词。因此,从这两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艺术30年的演变与世界历史的演变密切相关。
现代理论模式是以苏美两大超级大国为代表的世界两大阵营对立中提出的理论模式。这种理论模式有一套完整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指标,其中最基本的指标(即衡量一个社会是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基本指标)是经济(生产力)指标。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社会性质的理论。用这个指标来衡量,中国还没有实现现代化(所以需要大力努力才能实现现代化),从而处于前现代。前现代作为现代理论模式中的一个总体概念,包括中国古代和中国现代。根据现代理论模式,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是一个传统因素越来越少的过程,而现代因素越来越复杂,但可以从逻辑上清晰地把握。经过100多年的努力,中国现代化尚未实现。当然,传统因素仍然存在于现代中国。因此,与古代中国一起处于前现代中国的传统因素传统因素。只有了解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人们才能看到传统的面貌,尤其是阻碍现代化的传统。回顾未来,我们可以知道,这首先是将现代理论视为一种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模式,然后将这种模式直接应用于中国的一种简单,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的启蒙思潮。中国政治领导的目标是接受现代经济指标(生产力标准),作为中国社会在世界进化模式中的性质定位(从世界定位来看,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属于发展中国家,从社会主义定位来看,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两个定义表明中国正处于与世界互动的哲学智慧),第二,试图将经济指标(生产力标准)结合在政治稳定结构中,理论表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方面,中国现代化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的特点是现代化。当中国走出文化大革命之初,一方面,中国正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另一方面,现代理论模式进入中国,以四个现代化为旗帜,以现代理论凝聚民族精神、热情、信心、活力,形成现代理论共识,不同的现代理论需要讨论、对话、磨合。由于现代理论的西方来源和接受现代理论的中国基础,关于现代理论的争论或对话主要有两个方面,而不是从其表达形式和实质性内容。一方面,只坚持或习惯原始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主义或共和国早期社会主义)的人不反对或厌恶原始现代化(即西方现代化),甚至厌恶社会主义现代化路线,被主流理论界称为“极左”;另一方面,只坚持或只接受原始现代化(即西方现代化)的人,要么反对或厌恶原始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主义或共和国早期社会主义),甚至厌恶社会主义现代化路线,被主流理论界称为“极右”。无论是主流的、极左的还是极右的,一方面在共同的现代话语框架中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在这一共识中存在很大的差异。自1840年以来,中国的现代性一直被战争带领,中华民族的现代崛起一直以斗争的方式进行。改革开放之初,百年来的斗争性传统仍在根据自身的内在惯性发挥作用。因此,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话语争论也以斗争激情展开。自20世纪初以来,文学艺术被视为一种概念表达,是斗争的工具,改革开放之初,虽然整个背景已经改变,但文学艺术作为社会反映的概念,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工具,成为思想启蒙的工具,这种思维模式,或没有改变。因此,现代理论模式中传统与现代的对立,现代与传统的冲突,都以斗争的方式出现。与传统的对立是现代理论本身所具有的。中国在接受现代理论的同时,也接受了现代对传统的对立。五四时期的思想启蒙也是如此,八十年代的思想启蒙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