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医学论文

抗菌药物的抗生素的作用特征

时间:2021-11-21 07:50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选择抗菌素时,常常误以为药物越贵越好、越新越好,但使用不当,更加剧抗药性细菌的急剧生长。另外一方面因为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用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各种药物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导致多种药物联用日益增多,预防用药日益广泛。所以临床抗菌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耐药情况仍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尤为重要。
1、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临床药理学理念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即以安全、有效地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2、合理应用抗生素。
2.1致病微生物。
尽可能早地从病人的感染部位、血样和其他病原体中分离出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
2.2使用抗生素。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功。进行药物治疗时,应考虑到下列因素。
2.2.1首先要掌握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各种抗生素的作用特征各不相同,所以所选药物的抗菌谱一定要使其适合于感染的微生物,否则,既浪费金钱,又拖延病情。
2.2.2抗菌素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权衡:大部分抗生素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与治疗无关的副作用或其它副作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选用对患者有益无害或益多害少的药物,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防止药物滥用。如肾衰,应避免使用主要经肾排泄、但对肾脏有损害的抗菌药;肝功能低下时,应避免使用主要经肝代谢而损害肝脏的抗菌药;对于特殊人群,如新生儿、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选择安全的抗菌药。
2.2.3联合用药可使原药的药效提高,称之为协同作用;或使原药的药效减弱,称之为拮抗作用。增强疗效、减弱毒物和副反应是联用的目的,反之,则治疗效果下降,毒副作用增大,会对病人产生不良反应。现在,一般把抗生素分为四种类型,一种是在繁殖期使用的灭菌药物(Ⅰ),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二种是恒定灭菌剂(Ⅱ),主要的三种类型是快速抑菌药物,包括氨基苷类、多粘菌素类等,如四环素、大环内酯类、第四慢速抑菌药(Ⅳ)、比如磺胺类药物等。当两种抗生素合用时,能产生协同(Ⅰ+Ⅱ)、拮抗(Ⅰ+Ⅲ)、相加(Ⅲ+Ⅳ)、相加(Ⅰ+Ⅳ)四种效应,为达到联合用药的目的,需要根据抗菌药的作用性质进行适当配伍。
一般情况下,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要严格把握住适应症,凡有无用武之地的,除了要有针对性地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外,还要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体内过程和疗效的关系。如果出现发热原因不明的情况,不要使用抗生素;如果出现病毒性感染,不要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外用抗生素(如皮肤)。对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在以下情况下可以预防治疗:风湿热患者,定期使用青霉素G,以清除咽部溶血性链球菌,术前及术前预防风湿复发;术前及术前、术前、术前、术中使用青霉素G或其他合适的抗生素,预防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根据细菌的敏感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战伤或复合创伤后,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预防气性坏疽;结肠手术前用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严重烧伤后,用青霉素G在皮片移植前消灭溶血性链球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