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
古代经学:五行合一和五脏配法
时间:2021-12-16 14:17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五走: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这似乎与当今的五行行相吻合:入五脏五味、酸味入骨(肝主筋)、辛味入于气(肺)、苦入五脏(肺)、苦入五脏(肺)、苦入五脏(骨)、酸(脾)。可是很多书上的注解都写着:“苦走血,咸走骨”这两句,出自隋唐医学家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卷二《调食》记为“苦走血,咸走骨”这两句话,出自隋唐医学家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卷二《调食》中记为“苦走骨,咸走骨”,是什么原因?
心配土说,心配火说。
从汉朝开始,便出现了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争。其中,五行论战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五行合一和五脏配法。古代经学认为:脾属木,其味酸;肺为火,味苦;心属土,其味甘;肝属金,其味辛;肾属水,其味咸。这个理论被称为心配土理论。《本草纲目》说:肝属木,其味酸;心属火,其味苦;脾属土,其味甘;肺属金,其味辛;肾属水,味咸。这个理论被称为心配火理论。
心配土说、《灵枢·五味》等篇。
灵枢五味说:“酸走筋,…咸流血…辛走气,苦走骨…甘走肉。“这几句话,若用心用火说,就是说不通:气病(肺主气),不能多食其本味——辛,肉类疾病(脾主肉)和筋病(肝筋)都不能多食其本味——甘与酸;可血病(心主血)则不能多食咸,咸咸性和心性苦涩之间存在矛盾;骨病(肾主骨)则不能多食苦,苦与肾的本味咸呈相克关系。如心配土说,则易懂,完全是反动关系。
若仅从《灵枢五味论》的一段文字来看,就很难让人相信有一派医家所用的五行配属是心配土说。但是,《素问·宣明五气篇》中也有类似记载:“五味所禁,辛而行,…咸出血,苦走骨,…甘走肉…酸走筋…”这段文字也用了心配土说。由此推断,内经时期确有一批医家,他们所用的五行配属是心配土说,他们的部分文章已收入内经。
3心配土说与灵枢·九针论
“五行:酸走筋、辛走血、苦血、咸走骨、甘走肉”,符合心配火说。而如果把“苦走血,咸走骨”改为杨上善《太素》中的“苦走骨,咸入血”,则符合心配土说。作为一名医学家,杨上善奉承编纂的《黄帝内经太素》,内经的内容应该不会被随意修改。作者认为,原始内经中的《灵枢·九针论》中的经文应该是心配土所说的“苦走骨,咸走血”,与《灵枢·五味论》和《素问·宣明五气篇》等篇都有对应关系。
4结论
总而言之,内经时代有一种医家,他们所用的五行配属是古文经学的心配土说。原始经文应该是:“酸走筋,辛走气,苦走骨,咸血,甘行肉。"杨上善所见的《黄帝内经太素》的编著也是这样一段。后人按心配火说或编辑内经时所作的经文应为“酸走筋,辛走气苦血,咸走骨,甘走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