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医学论文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时间:2022-01-02 18:25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作为糖尿病的重灾区,我国的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位,属于晚期疾病,单靠药物治疗和临床服务作用有限,成本昂贵,需要坚持长期治疗和管理,保健工作者应该与患者共同参与,以患者为主体,共同管理,成为糖尿病管理的主要承担者[1]。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证实:通过激发患者自身的糖皮质激素(diabetesself-man-agement)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预防和控制相关的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2]。以此为背景,了解广州市天河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自2011年3月至5月,共抽取348例医院管辖社区患者,目的探讨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从流行病学角度出发,为社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第一,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本院管辖的2个社区中,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抽取糖尿病患者348例。年龄在35~65岁,居住在5年以上的居民中,临床诊断为糖尿病。排除条件是,患有精神异常、年龄<35岁或>70岁的人,可能会导致病情不依从或失访。
1.2方法
参照改进的密西根糖尿病知识测验问卷(DKT)量表[3],在斯坦福糖尿病教育中心,自愈效能问卷[4],设计问卷调查的Deborah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5]和中国版的慢性疾病自我管理问卷,课程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学历、经济状况、自我管理知识、态度、行为个人效能感、社会支持等11个方面。自管行为涵盖了饮食、锻炼、血糖监控、服药依从4个方面,共12项,知识、态度、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各有9项,其中包括完全不赞成(5分)和完全赞成(1分)5项。调查员协助病人或家属详细填妥,发出问卷352份,回收348份,回收率98.86%;一周后,随机抽取5%的调查表进行复测,问卷稳定性系数为0.801,P<0.05,说明本调查资料可靠可信。
1.3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括-2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概况。
348名病人中,男性168名(48.3%),女性180名(51.7%);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6.9±9.21岁,其中22.4%在高中,46.6%在初中。初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以下的学生为31.0%;离退休人员占69.3%;平均月收入1000-1999元(19.5%);其中2000~4999元(51.1%);94.3%的2型糖尿病(328/348),平均患病时间7,02±5.03年,30.2%有高血压的病人,结果:19.5%的病人存在高血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分别为7.62±2.01mmol/L和11.39±3.18mmol/L。
2.2各年龄段,性别组自我管理行为的实施。
将10岁作为年龄间隔,又分为3个年龄组,总体趋势是高年龄组饮食行为自我管理水平显著优于低年龄组,但是血糖监测却是相反的;在女性病人中,在饮食行为和服药依从方面明显好于男性病人,而血糖监测则相反;对血糖的监测和对服药的依从率为73.56%(256/348),占79.31%(276/348),76.15%(265/348),81.03%(282/348),33.9%的自我管理行为是正确的4个方面(118/348)。
2.3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将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作为因变量(y),10个可能的影响因子是(x)自变量,当α=0.15时,有3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据贡献值依次是相关知识、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
3讨论
随著疾病谱、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变不良行为、改进自我管理行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防治慢性病、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复杂的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的治疗和保健由“以医院为本”转向“以社区为本”,由“以医疗卫生部门为基础”转向“以病人自我管理为主体,社会协作参与为基础”,而以社区为基础的卫生服务模式则是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方向。了解糖尿病人群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可为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措施提供参考。
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加强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定期血糖监测和遵医嘱服药,是达到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基本保证。本研究显示:血糖监控及饮食行为正确率低,四项自我管理措施规范正确者仅占33.9%;此外,张金慧等调查还发现200多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正确综合治疗措施实施率只有26.4%[6],这和现在的发现类似。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的自我管理行为具有各自的特征:35~45岁人群的饮食行为;55~65岁患者血糖监测不理想,男性患者饮食行为及服药依从性较差,上述结果表明,女性患者的血糖监测情况较差,说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令人担忧,加强自我管理教育和干预刻不容缓,以血糖监控和饮食行为为干预重点,干预原则坚持全面性、全面性、个体差异。集中力量;体现科学与可行相结合。膳食疗法伴随病人终生治疗,与血糖、血脂、体重控制达标密切相关,饮食疗法和食物交换份法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实施,导致病人的依从性降低。另外,饮食知识的增加也不一定伴随不良饮食行为的改变,因此干预时应采取简单通俗、具体可行的措施,发挥患者家属的支持和督促作用,在糖尿病前期给予积极的饮食干预。药物依赖是实现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约50%的病人最终需要使用胰岛素。本调查提示,社区病人服药依从度较低,这可能与其经济承受能力、药物依赖性等因素有关,医生能否及时提出建议也影响到患者对治疗的决定。本调查显示需加强血糖监测,其监测结果可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的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应该鼓励病人使用手提式血糖仪,并在家中自我监测血糖,这是提高治疗的安全和质量的必要措施,也是预防低血糖的重要措施。“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应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药物的患者,每天应监测血糖1~4次,服用口腹降糖药的患者也要自行测血糖。多元分析结果显示,自管行为影响因素为相关知识、社会支持、自我效能。缺少相关知识与病人利用卫生服务的能力,不及时就医,对病情的了解、遵守医嘱等均有影响,糖尿病知识与血糖控制呈正相关[7]。关于社会支持的影响,其原因可能有:医保无法报销血糖监控器和所需试剂费用,影响血糖监测行为;家庭收入;医疗补偿制度、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健康政策、人力资源、体育设施等社会支持也会对自我管理行为产生影响。病人自我效能是指本人是否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国际上的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效能越高,其自我管理行为也越好[8,9]。卫生行为学提出的KAP模型理论认为,知识是行为变化的基础,态度是改变行为的动力,行动是将知识、态度物化为行为的过程,从而增进健康。要实现对糖尿病病人进行科学有效的自我管理,必须通过健康干预改变个人行为,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的健康支持环境。要使行为发生变化,必须有知识作依据,有信念和态度来推动。对于社区糖尿病患者来说,社区卫生服务是可用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