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医学论文

中医药的标准需要改进吗?

时间:2022-03-19 17:25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看过中医的人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治疗某种疾病时,医生反复开了各种不同成分的中药,但吃了一段时间后,病情没有好转;或者在看同一种疾病时,不同的医生也会开两种不同内容的处方。我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中医似乎完全依靠经验。如果他们吃得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如果疗效不明显,可以将问题推给中医,起效缓慢。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医仍然坚持旧观念。这些问题是否也是原因?
从中医的起源不难看出,中医理论是从中国传统哲学中诞生的。中医注重阴阳五行,注重气。但从科学层面来看,这些哲学层面的东西并不具体。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高永利认为,中医和西医都是自然科学。有鉴于此,如果中医想要真正发展,就应该摆脱哲学的普遍性。例如,传统中医认为人分阴阳,脏腑分阴阳,但不清楚阴阳是什么。因此,中医要想成为一门具体的科学,就必须摒弃这一模糊的概念,发展出一套准确的表达方式。用形象解读医学只是古代医学受时代限制的权宜之策。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中医理论也应该进一步发展,从形象到具体。
另一方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田金洲认为,中医理论的发展与其说是滞后,不如说是先进。从某种角度来看,中医理论的先进性远远落后于《纽约时报》的背景,因此中医理论不如西方。
田金洲说,例如,中医注重一人一方的治疗方法,即根据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处方。这种方法用西医来解释,即个性化治疗方案。这种方法也是目前西医更受尊敬的方法,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原因都不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有针对性地治疗。
然而,无论是一人一方还是个体化医疗,都有一个前提,即医生的技术和医德应该非常优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疾病。然而,目前,中医的素质差异很大。一些经验不足、治疗能力低的医生也敢称自己为著名医生。虽然他们的处方也可以算是个体化治疗方案,但效果难以保证。因此,如果没有这一大前提,个体化治疗方案将显得不起作用,有时会延误治疗。
中药无毒副作用不科学。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中医是一种温和的治疗方法。它不仅药物温和,副作用小,而且是彻底消除病变的一种方法。这与西医治标不治本的观念完全不同。但事实上,中医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温和无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教授周平安认为,所谓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由于体质不对应,用药量过大,疗程过长,近10年来中药导致中毒和严重毒副作用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些事件,有些是由于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长期服用某种中药引起的。例如,龙胆泻肝丸具有清除肝胆湿热的作用,临床效果非常显著。许多患者,特别是女性,往往由于肝火旺盛,或肝胆湿热,或肝胃不和,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眼赤、疼痛、心烦、不耐烦、失眠等症状,被告知应服用龙胆泻肝丸。结果,症状很快就会消除。许多患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将龙胆泻肝丸作为家庭常备药物。上述症状一出现,就服用龙胆泻肝丸,形成长期、间断、小剂量的龙胆泻肝丸。有些病人断断续续地服用了几年、十年甚至几十年。长期积累的结果最终导致马兜铃酸中毒性肾损伤,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这是一种毒药。目前,预防SARS常用的两种中药——清热解毒处方和矫正补益处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清热解毒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但由于这种药的苦味和寒冷,特别是老年人和体质虚弱和寒冷的人,会引起胃寒、腹泻、疲劳和疲劳,但会降低人体的抗病功能。矫正补益药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一般来说,人气、血、阴阳是平衡的,但补充剂会破坏平衡。特别是年轻人和中年人体质良好,随机补充剂容易生气,导致口干、咽干、尿黄、便秘。因此,中成药和西药都依靠化学成分来治疗身体,但大多数药物相对较轻,绝不是没有副作用。
同时,中医治本,西医治标的说法也不准确。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一套治疗方法套治疗方法。没有治本治本的关系。例如,如果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西医使用的抗菌药物可以治愈它。这是为了找到疾病的根源,这必须是一种根本治疗方法。
中医出国很尴尬。
目前,在世界上,中医药在许多国家都遇到了尴尬的局面:中医药不允许进入主流医疗市场,只能销售食品和保健品。去年4月,中国的中医药公司撞上了欧盟的注册门。由于欧盟于2004年发布了《传统植物药品注册程序指令》,所有国家的植物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在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注册,否则必须在欧盟禁止销售。
有人认为,中医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根本原因是中医理论滞后。
此前接受采访的针灸专家告诉记者,中国传统医学体系复杂,经常与文化交织在一起。虽然它通常被统称为中医,但事实上,有许多不同的理论体系。
一些外国人延续了经络管道的思想,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传统认知。然而,有些人有一种基于西医的认知。当他们看到一些经络与神经非常相似时,他们认为经络实际上是在谈论神经。
此外,中医药的标准也需要改进。例如,作为附子,药典规定常用量为3-15克,但有些地方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使用30克。此外,附子的加工方法也有所不同,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规范。然而,目前,西方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普遍要求中医药像现代医学一样,对任何问题的解释都要有客观的依据,因此制定中医药标准的难度也影响了中医药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