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
流鼻涕伴发现皮肤出血点11d入院
时间:2022-09-26 22:32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1病例概况
儿童,男,2岁10个月,体质17.5kg,以主诉“流鼻涕伴发现皮肤出血点11d”入院,患儿1d流鼻涕诱因流鼻涕、咳嗽、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无发热,1d前跌倒一次,右下肢出现少许瘀斑,右下肢瘀斑周围皮肤逐渐出现少许针尖瘀斑,压力不褪色,逐渐影响躯干和右上肢皮肤,伴有鼻血、口腔粘膜出血、大便颜色为黑色,到医院门诊,门诊血:白细胞计数5.48×109•L-1,中性粒细胞53.6%,血红蛋白115g•L-1、血小板计数(PLT)14×109•L-1,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住入院。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C-反应蛋白(CRP)测定:白细胞计数5.71×109•L-1,中性粒细胞47.9%,血红蛋白119g•L-1,PLT14×109•L-1,网织红细胞0.3%,CRP5mg•L-1。儿童腹部柔软,肝脾肋骨肿胀,无咳嗽哮喘史,无家族史,无过敏史,无药物不良反应史,无输血史,无手术创伤史,无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入院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主要治疗经过药学监护
儿童入院第一天完善血常规,CRP,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血小板抗体等相关检查,辅助诊断。氨甲苯酸注射液0.1g,酚磺乙胺注射液0.5g,每天一次,静脉滴注止血治疗,临床药师查阅文献,综合考虑儿童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依从性可能较差,建议临床医生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humanimmunoglobulinforintravenousinjection,IVIG)临床医生采纳冲击治疗建议,出具医嘱IVIG17.5g冲击治疗,防止血小板损伤。第二天,孩子发烧,最高体温37.7℃,偶尔咳嗽,加入愈酚甲麻那敏糖浆5mL,一天三次,口服对症治疗。躯干和四肢仍有少量针尖样出血点,压力不褪色,维生素C注射1g,每天一次,静脉滴注,收缩血管治疗,减少出血量,继续使用IVIG17.5g冲击治疗。第三天,儿童躯干和四肢仍有少量针尖样出血点,压之不褪,且仍有发热,最高38.0℃,剧烈咳嗽时呕吐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临床药师建议医生使用奥美拉唑进行对症治疗,医生采用,开具奥美拉唑11注射mg,每天一次,静脉滴注,加入吸入性布地奈德混悬液1mg,异丙托溴铵1.25mL,每天两次,氧雾治疗,停止氨甲苯酸注射,酚磺乙胺注射,停止,停止,IVIG,5.0输注血小板U,没有不良反应。辅助检查:①PLT11×109•L-1,提示血小板较前降低;②降钙素原(PCT)0.051μg•L-1,提示感染好转。第四天,孩子开始好转,体温正常,没有呕吐,躯干和四肢针尖出血点基本消退,PLT53×109•L-1,提示血小板升高。第六天,孩子没有明显咳嗽,没有发热,没有新的出血点,情况好转,PLT150×109•L-1,CRP<1mg•L-1、当天出院时,临床医生告诉孩子家属出院后要注意休息,到血液科随访。
2.1是否对孩子进行执行ITP药物治疗的监护儿童ITP多为自限性过程,出血率低。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严重出血,而活动性出血应积极治疗。儿童伴有口腔粘膜出血、鼻出血、黑便等活动性出血PLT(14×109•L-1),这种低PLT同时会影响2岁儿童的生活,导致活动减少等。因此,临床药师告知孩子的家人,并对孩子进行治疗ITP药物治疗是必要的、合理的。
2.2ITP合理监测药物治疗方案的儿童入院当天在我院门诊血常规提示PLT为14×109•L-1,根据2013版《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3,当PLT<20×109•L-1和(或)伴活动性出血,建议使用ITP一线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抗抗抗球蛋白-D免疫球蛋白等。选择ITP治疗药物时,临床药师根据文献查询结果:杨敏等4治疗儿童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TP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发现,对于新诊断的儿童,ITP,使用IVIG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相比,其48h内血小板计数可能恢复得更快;国外也有报道称,大剂量肾上糖皮质激素对比较快;IVIG用于ITP患儿治疗48h后血小板计数>20×109•L-1的可能性降低26%,从而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5。临床药师结合文献,综合考虑儿童用药依从性,建议选择IVIG冲击治疗。儿童入院后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给予IVIG17.5g按照2013版指南推荐的免疫球蛋白日剂量为0.8~1.0g•kg-1和疗程为1~2d标准,所以孩子ITP药物治疗方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