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
标本采集后长期放置会影响检验结果
时间:2023-01-02 23:33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11实验前质量控制因素
1.1静脉血标本①采集静脉血标本时,止血带绑扎时间过长,会导致血管内压升高,导致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进入组织液。绑扎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局部缺氧,导致血液成分变化,影响临床试验结果。②静脉输液时避免采集标本。因为葡萄糖液和生理盐水的输注会影响血液中的成分,从而影响检测结果,输注的液体会稀释血液中的成分。③小注射器采血容易引起溶解。④质量控制方法:采血人员技术熟练,扎止血带后快速准确采血;如果患者必须采血,静脉对侧肢体采血;小注射器采血,注射容器,应拔针,避免溶血影响酶测量,造成假阳性。
1.2尿液标本尿液是人体的代谢产物之一,大多数生物化学变化都可以反映在尿液中。尿液中含有大量物质,成分含量波动较大,检测时容易相互干扰。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和要求,按时保留,结合血液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1.3放置时间
标本采集后长期放置,会影响检验结果,产生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有机成分放置时间过长,细胞分解损伤越大,其他化学成分也会发生变化。由于血细胞继续代谢,收集的动脉血放置时间过长,会使pH值和Pao2下降,Paco2上升。如果血清不及时分离,血糖会因血细胞的糖酵解而降低,从而影响检测结果。血沉应在抽血后2小时内完成,2小时血沉会减慢,影响诊断结果。凝血因子的标本放置时间越长,因子活性就会逐渐下降。尿液放置时间过长,尿液中的红细胞会老化溶解,上皮细胞、白细胞、管型等会破裂分解。尿液长期放置,由于细菌和生物消耗,糖分减少,导致尿糖结果下降。质量控制方法:标本应由专人传输,收集后及时送至检验室。如果尿液应在半小时内送检,最多不超过2小时。对于血样,如果不能及时检查,应将血清分开,低温保存,尽量减少对结果的响应。其他便、痰、前列腺液等应及时送检,避免标本干燥,不能正常检查。
2实验操作中的质量控制因素
2.1检验人员是专业人员,但仍需进行岗前培训,熟悉常用检验仪器、设备、试剂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准确性、准确性、质量控制和抗干扰性,掌握各种检验技能。还应掌握检验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维护技术,以确保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检验人员应熟练掌握检验标准,减少误差,使检验结果接近真实值。实验操作应注重科学性,检验过程必须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规范进行。
2.2医务人员的相互配合①医生在填写检验申请表时要准确、完整、清晰。②护士或检查人员在收集标本前应严格检查病人的身份和诊断情况,检查项目等,避免出错。③检验人员在进行检验操作前,也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工作。
3其他因素
检验试剂应使用质量鉴定制造商的产品,注意仪器的维护,及时发现隐藏故障,避免错误的发生。整个质量控制需要医生、护士、病人和检验人员的合作,这也需要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务人员进行更多的沟通,以便更好地为大多数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