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双相障碍患者的冲动
时间:2023-05-10 23:23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双相情感障碍是目前临床上最复杂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发病时会有极端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本文对双向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讨论其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双相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身体疾病;药物依赖者;有严重的自杀风险;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0.8岁)±12.7岁;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1.4)±13.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差别较小(P>0.05)。
1.2方法
[1]1.2.1.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调整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心理咨询。1.2.2支持性心理治疗:护理人员应站在患者的立场上了解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故事,尊重患者与患者沟通时的个性,避免刺激患者。1.2.3.加强健康教育:定期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病因、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如何控制行为冲动。1.2.4.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支持体系:让患者家属和朋友经常参观,安排出院后的工作和生活事项,引导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向朋友、家人和医生寻求帮助。1.2.5.放松训练:指导患者定期进行系统的放松训练,每周训练一次,训练时间约1小时,指导患者放松,帮助患者控制情绪,减少冲动。
1.3疗效判定标准[2]
①统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OAS评分,治疗前后1组患者的MOAS评分、2、4、8周末进行评估。②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BRMS评价分为四个等级:减分率超过75%为恢复;减分率在50%~75%为显著提高;减分率在25%~49%为提高;减分率低于25%为无效。
1.4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统计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计数数数据和计量数据分别采用百分数和(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P检验,<0.05是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治愈14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12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5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OAS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评分为(7.26±2.75)和(7.34±2.89)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1、2、4、8周后,观察组的评分为(5.97±2.44)、(4.64±1.98)、(3.20±1.27)、(0.87±0.46),对照组的评分为(5.5555)±2.40)、(4.67±1.64)、(3.17±1.19)、(0.98±0.66)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是躁狂和抑郁的交替发作,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传统的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和改善疾病,但效果很慢[3]。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率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MOAS评分的改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支持体系,将刺激患者的不良因素降到最低。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双相障碍患者的冲动行为,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