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经济论文

中国对外投资带动加工贸易的发展

时间:2021-10-21 08:00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外部化的环境成本和能耗。
在发展加工贸易的初期,为了解决我国技术、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包括低地、水、电等,但不能反映利用环境资源造成的环境成本下降。有些外国企业是以我国环境偏好低、环境标准相对宽松为基础,选择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占用土地多、耗能高、环境污染大等行业向我国转移。根据统计数据,近几年我国外资生产企业中属于污染型的占30%,污染型企业占40%以上。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存在着“产品出口,污染留国内”的问题。2008年2月,原国家环保部发布了首批“高污染、高风险”产品目录,涉及6个行业的141种“双高”产品。
环境保护署发布的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报告显示,2010年四大海洋区中,东海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珠江口9个重要海湾污染严重。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浙江、福建、长江、珠江三角洲等加工贸易发达地区。此外,加工贸易重点集聚区环境污染状况堪忧。珠三角是加工贸易最发达的地区,广东省有98%的加工贸易企业集中于此,其环境污染尤其严重。今年2月发布的首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珠三角佛山、深圳、东莞、广州、中山五市工业污染源占全省污染总量的65.2%。从2001年开始,《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连续7年把广东省列为“严重污染区”。
中国各行业中,工业行业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都是最大的行业,其中制造业占最大。2006-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3202亿美元,其中55.5%用于制造业。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以加工贸易形式出口5906亿美元,增长26.6%,占同期加工贸易出口额的79.8%。此外,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服装及服装配件、纺织品、纺织品、纺织品、纺织品、鞋类、家具、玩具、箱包6大类商品637.2亿美元,增长12.7%。所有这些都包含着巨大的能源消耗,可以说,随着大量的“中国制造”进入世界,中国就等于是直接或间接输出了大量的能源。这一巨大的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并没有全部或没有计入商品价格中通过市场补偿,而是大量的外在化,透支了未来的发展空间。
全球产业链底层的国际分工固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往往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从而使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层,据隆国强研究,中国超过2/3的加工贸易企业仍从事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其附加值在50%左右徘徊。而且,发展劳力密集的加工贸易,非但对我国其他企业和地区的辐射作用不大,很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相反地,使得国内粗放型经济模式有进一步固化的危险,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资,产业结构严重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按照这种经济发展路径,即使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也不过是“世界加工厂”,总体经济已经固定在全球产业链的底层。
此外,在1992年“以市场换技术”的招商策略下,各地政府为吸引外资,很少考虑投资项目是否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甚至出现了“引进、过时、再引进、再过时”的现象,而即使外国投资带来了先进技术,其关键技术也由外商牢牢掌握,严守秘密,极少掌握在中国人手中,造成了今天“市场出牌,技术出得不到”的尴尬局面,也阻碍着技术型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步伐。该报告指出,中国每一个开放行业中,前5个都是由外国企业控制的。在中国28大行业的三资企业中,外资占据了21个行业的大多数资产控制权。“三资”企业在39个工业部门中,19个行业的销售额超过30%,超过国际警戒线20%,影响到我国的独立经济决策,威胁到我国产业安全,给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带来不利影响。
所以在当今国际分工主导权为跨国公司所掌控的情况下,我国不过是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上的“打工者”,外资主导的加工贸易的发展,使我国产业结构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化作用大大削弱,为我国摆脱国际分工中被低端“锁住”,陷入低附加值陷阱的困难。
增加贸易摩擦和纠纷。
中国对外投资带动加工贸易的发展,在给中国带来巨额贸易顺差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使其出口资源和环境受到污染,甚至威胁到人们的健康,这也为某些国家制定反倾销政策提供了借口。在1995-2009年全球反倾销调查中,中国连续15年位居首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排名。据商务部公布的《2011年国家贸易投资环境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出口产品受到贸易救济调查66宗,涉及总额约71.4亿美元,其中,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已由单一产品转向产业领域,甚至整个产业链。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2010年全年共进行了58项337项调查,其中调查19项是针对中国企业的调查,调查总数和涉华案件总数均创历史新高。
其根源是双边贸易失衡,我国盈余主要来自加工贸易。根据国家统计局公报,2010年我国进出口商品总额为15779亿美元,进口商品为13948亿美元,顺差为1831亿美元。总体贸易出现逆差,加工贸易出口额7403亿美元,进口4174亿美元,顺差3229亿美元,比全国外贸顺差1398亿美元。因此,当前,我国双边贸易失衡主要来自加工贸易巨额顺差,而外国企业是加工贸易中最大的经营主体,外资是顺差的主要受益者,而我国只获得了一小部分加工费。因此,在我国,加工贸易快速增长,实际上已经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潜在诱因。
我国加工贸易虽然在外资主导下发展面临着上述隐忧,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寻求突破困境之良策。对于上述隐忧,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鼓励和扶持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进料加工贸易,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转变目前外资主导的格局,提高加工贸易的收益状况,鼓励有较强实力的国内企业自主研发核心技术,自我创造品牌,开拓海外市场,在高收益曲线两端占据微笑曲线的两端,鼓励没有相应实力的企业为国内企业配套,贴牌加工,即为国内品牌企业代工生产,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如能抱团打天下,共同发展,必将创造巨大的利润空间,把利润留在国内,使肥水不流;鼓励国内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建设有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建立外资安全审查制度,对外资进入的行业和规模进行严格界定,限制高污染、高耗能加工贸易的发展,适当抑制加工贸易顺差,掌握WTO规则和贸易投资壁垒的有关知识,加强维护意识,建立有效的贸易摩擦与纠纷处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