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经济论文

王传福:科技没有难题!

时间:2021-11-16 23:52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像很多来自农村的孩子一样,出生于安徽无为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王传福,早年求学的道路充满艰辛和曲折。当王传福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因为长期生病而去世,家里的经济状况开始恶化,哥哥王传方也无奈退学去外地打工挣钱。屋漏偏连阴雨二年后,王传福即将初中毕业,母亲再次突然离世。而且在这个时候,王传福也因此缺考了两门考试,没能被当时非常热门的中专录取。
对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孩子来说,只有两条办法可以跳出来:参军,也可以上大学。王传福受弟弟的鼓励,选择了后者。与之相对应的,是王传福跨进高中的那一年,张菊秀来到兄弟姊妹的身边。中学时期的王传福上学,每个周末回家都要从嫂子那里拿10块钱过日子,有一次,家里实在没钱了,嫂子也不舍得受委屈,就在村里挨家挨户借钱。困境更使王传福坚信要考上大学。一九八三年,王传福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并且为了照顾王传福学习,哥哥也把自己的小生意搬到了长沙。
王传福从偏远、贫困到城市的繁华,觉得自己完全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可是,出身贫寒的传福却没有一展身手,而是一头扎进大学的紧张学习生活。王传福大学毕业那年以优异成绩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王传福是当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中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他不仅师承名师,还参与了“熔盐电解铝新型惰性阳极”这一国家“八五”计划重点研究项目,最终完成了该课题。所以,一九九○年毕业后,王传福在导师的推荐下,留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所301室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留学风起云涌,那时有些有识之士会想办法到外面「镀金」,而此时王传福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轻易地争取到国外的机会。不过,王传福最终做出了留在家里的决定。而此后不久,王传福主持了《碱式镍铬镍氢二次充电电池》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一举突破了电池电极利用率和电池容量的技术瓶颈,王传福因此被提升为副教授,开始招收研究生。26岁那年,王传福被提升为研究所301室副主任,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处级干部。
一九九三年是王传福事业发生重大转折之年。那年,研究所决定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因为与其研究领域有密切关系,王传福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总经理。与当时许多国企老板一样,王传福要是能稍稍“本分”一点,完全可以过上吃穿不愁的安定生活。但是,性格好动的王传福却强烈感受到了国有企业僵化制度对自己手脚的严重束缚。而王传福还亲眼看到,当时深圳的市场一台大哥大要卖二三万元,一小块电池也要几千元。王传福认为,充电电池这类小发明一定会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大放异彩。经再三思索,王传福做出砸掉自己“金饭碗”的决定,并借给表哥吕向阳250万元作为启动资本,一九九五年,租住在深圳莲塘一家破旧的厂房,挂上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的牌子,正式开始了单干商业。
电池大王
资金有限,不到20人的创业团队,狭小的车间既是研究与开发又是休息的场所,尽管刚开始时感觉异常困难,但当时仅29岁的王传福对自己的选择和手机电池消费市场充满信心。最后机会来临了。有一次,王传福到北京开会,从一家外国媒体上看到日本宣布将不再在本国生产镍镉电池的新闻,王传福决定自己要搞这个项目。
但王传福是第一个遇到技术难题的。那时,日本公司控制了超过90%的全球电池市场,并为维持其技术优势,维持其垄断地位,禁止电池技术及设备的出口。不仅仅如此,一条完整的镍镉电池生产线需要投入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比亚迪根本买不起,而且人家也不卖。“科技没有难题,只要有规模就行!那时王传福就这样鼓励同事。他们开始把机械化的生产流水线分解为手工业,所有可以人工完成的工作都变成了手工,很少一部分是由机器来完成。如此,与日本生产镉镍电池时所呈现出来的豪华自动化生产线完全不同,比亚迪却表现出其独特的生产和作业风格:六七十米长的生产线前,四五十名熟练工人,每人手持夹具,快速精确的进行焊接、分类、贴标等作业。
电池干燥也会引起同样的问题。那时日本生产的电池产品都是在净化室内生产的,而建造纯干燥室需要大笔资金,王传福的方法是在电池生产中加入一种可以吸水的药剂,这样制作出来的产品就能直接将水分吸收,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小米加步枪式的生产模式不仅让王传福赢得了巨大的成本优势,也为比亚迪赢得了竞争优势和商业空间。据了解,当时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生产线,王传福自建成本只需几百万元,而进口设备则需要上千万元,正是这种半自动化的生产方式,造出了廉价的镍镉电池。一九九七年,王传福兴高采烈,把自己的电池送给台湾最大的无绳电话代工企业「大霸」试制,当时一心想降低成本的「大霸」,在试用后发现比亚迪电池不但价格便宜而且质量可靠,于是“大霸”毅然放弃三洋,转投比亚迪。今年,比亚迪的财务账将近一亿元。
在开启镍镉电池市场之后,不甘寂寞的王传福开始涉足镍氢电池的研究开发和大批量生产,天时再次成就了王传福的事业。一九九七年发生在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使电池下游企业对价格的敏感加剧,迫切需要寻找物美价廉的产品。那时,比亚迪仅需1.3美元就能生产一块镍氢电池,而它最大的竞争者三洋仅为4.9美元。飞利浦、松下、GE、AT&T等均向比亚迪发出订单。仅过了三年,比亚迪便跃升为镍氢电池行业的领头羊。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比亚迪欧洲分公司和美国分公司也相继挂牌开业。
感受进攻快感的王传福已经难以让自己放慢前进的步伐。二○○○年,王传福决定涉足高难锂电池领域。对王传福而言,经历过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日本电池制造商,一定会降低价格,寻求与外界合作。但王传福的判断是错误的。有一天,他拿着两百万块钱去买日本的设备,日方一开口就是五百万美元,并明确告诉王传福中国人没有办法生产锂电池。又一次被深深的刺伤,王传福紧握着一拳不败则胜。于是,大量生产镍电池的设备被转移到锂电池生产线,并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随后,摩托罗拉把比亚迪加入到它自己的产品供应体系中。2002,比亚迪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当年销量突破25亿元。
王传福自1995年涉足电池行业以来,一直以数字来证明他一手创造的一个奇迹:目前,比亚迪是国内最大的手机电池制造商,占据全球15%的市场份额,在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等领域,比亚迪稳居世界首位、第二位、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