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经济论文

贸易盈余并非基础货币增长的主要渠道

时间:2022-01-13 20:23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一、2010年贸易顺差不可能导致货币超发。
CPI在2010年增长3.3%,PPI增长5.5%。由于2010年广义货币(M2)计划增加17%,实际增长19%,许多人认为,这一通货膨胀源于货币超发,并认为贸易顺差带来基础货币被动增加是货币超发的根源,而压顺差则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
通过对基础货币增长数量及基础货币增长的各种原因的分析,发现以上观点存在明显错误:
1.2010年贸易盈余并非基础货币增长的主要渠道。在我们的贸易(包括商品和服务)中,2010年盈余2,321亿美元,约15784亿元。在2010年,基础货币增长41326亿元,贸易盈余只占38%,但这并不算大。
2.贸易顺差导致基础货币的被动增长未超过货币需求增长。中国经济增长与货币化进程不断深化,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正常运行所需的货币量也不断增加,贸易顺差对基础货币的消极增长并未超过货币需求的增长。
GDP在2010年增长10.3%,基础货币也应增长10.3%,或14831亿元,仅仅比贸易顺差带来的基础货币增加少了953亿元。随着中国经济货币化进程还没有结束,收入增长中的货币应该增加,根据中央银行2010年M2增速约为17%的计划,2010年基础货币将较2009年增加17%,也就是24477亿元,贸易顺差带来的基础货币增长率低于预期目标8693亿元。这就是说,如果不存在其他国际收支平衡平衡盈余或其他基础货币的增加,货币供给增长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因此,贸易顺差本身不会导致基础货币的过度增长。
二是2010年基础货币过度增长主要为主动超发、被动超发。
2010年发生了基础货币超发,既有因国际收支非贸易账户顺差而产生的被动超发,也有央行非外国资产项目调整形成的主动超发。
1.国际收支帐户盈余在2010年造成的基础货币增长的确过于庞大。尽管由于贸易顺差而产生的基础货币增幅低于基础货币需求,并未造成基础货币的被动超发,但是,其他国际收支平衡账户盈余,如资本流入量,基础货币增长过大。在2010年,外汇储备增加4690亿美元,贸易盈余为49%。按2010年基础货币合理增长24477亿元计算,中央银行海外资产增加30087亿元,意味着国际收支总顺差带来5610亿元基础货币被动超发(30087-24477)。
2.2010年,基础货币增长超过了央行持有的外国资产,出现了主动“超发”现象。基本货币增加41326亿元,比外国资产增加11239亿元(41326-30087),基础货币的增长不能归咎于贸易盈余,也不能归咎于其他国际收支盈余项目,而只有央行主动超发,不要被动超发。银行贷款增加2323.78亿元,其他负债减少11060.97亿元,基础货币增加13384.75亿元,成为国际收支以外基础货币增长的主要来源。
3.2010年,基础货币过度增长主要是主动超发,而辅之。基础货币超发16849亿元(41326-24477),其中被动超发5610亿元,占33%,主动超发11239亿元。
4.2010年基础货币的增长超过了外国资产的增长,是推高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鉴于央行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了货币创造乘数,要实现M2增长率17%左右的计划,就能满足更多的基础货币增长。采用倒退方式,2010年M2实际增长19%左右,超计划增长11889亿元。根据2010年实际货币乘数在4-4.5的范围内,基础货币超计划增加2650-3000亿元。这就是说,贸易盈余甚至国际收支总盈余不足以导致超计划的基础货币增长,而基础货币的增长超过外国资产增长的部分才是主要原因。
三,2010年中央银行的减记措施不够。
若中央银行认为国际收支顺差增加而产生的基础货币增加过多,则中央银行不但不应增加增发基础货币,也应当增加中央银行债券的发行,以减少基础货币的增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货币创造乘数,并控制流通中的货币增长。但是数据表明,2010年中央银行的减记措施不足。
1.中央银行没有对基础货币的被动增长进行有效减记。今年,中央银行的发债存量比2009年减少1566.98亿元,即按总量计算,中央银行非但不会增加中央银行债券的发行,以抵消因国际收支盈余而增加的基础货币,而是收回先前发行的中央银行债券,目标目标是增加基础货币投放。
2.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了货币创造乘数,但并不足以使过多的基础货币收回充分流动性。到2010年,基础货币超发16849亿元,实际货币创造乘数4.3,M2超支72451亿元,参照2010年的基本货币增长率29%,M2为787110亿元,实际上是725852亿元,增长61258亿元,提高储备金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M2的超发,仍然有11193亿元人民币(725852-61258)没有收回,使M2超计划增长2%。
四是以贸易顺差为根源,无益于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预期。
控制通货膨胀是今年宏观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将贸易顺差看作是通货膨胀的起因,而将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集中于压缩贸易顺差,会造成“误药误药”,不利于控制通货膨胀和造成经济混乱。
1.不能只盯着贸易盈余而增加基础货币。在基础货币增发渠道方面,贸易顺差仅占1/3,其他渠道带来的基础货币增发规模较大,若不加以控制,造成货币过度发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推动通货膨胀。
2.贸易顺差对基础货币供应的形成起着两个作用。在形成基础货币供给量的过程中,一方面存在出口品生产过程形成货币需求,增加货币供给的吸收,一方面形成收入,特别是工资收入,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品生产,生产能力过剩的经济,不会形成过度通货膨胀的压力。对比来看,热钱流入,包括证券投资等,形成了更大的通货膨胀推动因素,而没有相应的生产流程协同,只扩大了对现有金融和实际资产的需求。
3.贸易盈余不得人为压缩。如果不对货币供给进行相应压缩(例如,资本流入量持续增长),那么,通过贸易乘数效应来降低总产量,那么贸易顺差可能会产生“更多的货币量,更少的商品”,形成低收入增长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
4.应该纠正将贸易盈余视为通货膨胀的根源。通货膨胀预期本身就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除了需求导向和成本推动。假如舆论宣传使广大民众相信,将贸易顺差视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形成贸易顺差就会产生通胀预期,而目前的贸易顺差又无法迅速消失,就有可能导致预期通胀的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