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美国和日本钢铁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
时间:2022-01-13 20:28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钢铁业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作为一个钢铁大省,它的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5,但与全国钢铁第一大省地位不相适应的是河北省钢铁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回顾二战后发达国家钢铁业的发展,有很多经验可供借鉴,其中日本.韩国经验尤为重要。对我省钢铁行业的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钢铁业的科技创新特色。
(1)拥有独立的技术研究与开发。
国际上先进的钢铁企业都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力量。本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有14个研发中心,科研人员1400多名。由技术发展规划部.综合技术中心和各分厂技术研究处.技术研究小组.技术研究小组组成。公司现有员工737名,其中综合技术中心598名。在浦项的研究与开发机构中,浦项科技中心是浦项的内部研发机构,拥有职工588人,其中研究人员295人,技术人员256人,管理人员37人。JFE钢铁研究与开发机构是由钢铁研究所工程技术研究所和Universal造船公司技术研究所组成的,大约有700名研究人员,其中有380人在钢铁研究所。
(二)维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强度。
在国际先进钢铁企业中,高水平的研发投入是其高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美国和日本钢铁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主要来自于研发投入的差异。数据表明,1974~2000年,日本钢铁业的研究和开发投入为279.03亿美元,而美国为97.17亿美元,只有日本的32.67%。在投入差距方面,两国从1974年的9.4千万美元逐年扩大,1990年相差16.2亿美元,并达到顶峰,此后这一差距逐年下降,但直到2000年,日本钢铁工业的研发投入仍比美国高出6.33亿美元。就相对价值而言,日本1974~1984年的研究经费投入每年都是美国的1.51倍;1985~1995年是5.5倍,1996~2000年是3.21倍。很明显,技术研发投入差距较大是导致日本技术创新远远超过美国的根本原因,也是拉大两国钢铁产业总体技术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
(三)以工艺创新为导向,推进产品创新。
综观全球各经济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过程,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重视工艺创新。日、美、德在工艺创新方面的不同投入策略(分别是1:2.2:1.4:1:1),对于工艺创新而言,产生了明显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日本企业64%的成本用于过程开发,32%的成本用于产品开发,强调过程创新是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且美国曾经只注重产品开发,忽视工艺创新,这是导致美国许多行业(特别是钢铁)丧失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国际性的钢铁企业对技术创新十分重视,韩国浦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7年,全球首个FINEX商用化设备在浦项竣工,为了实现FINEX工艺的开发和商用化,浦项15年共投入研发费用5541亿韩元。
(四)以引进技术为主,注重消化吸收,二次创新。
根据统计,从1956年到1981年,日本共投入16亿美元引进技术,85%是专利技术.窍门和图纸,经过消化创新,在较短的时间内,从技术进口国变成技术出口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1.2亿吨钢的产量,使钢铁工业现代化。而且我们国家花了更长时间来投入近百亿美元,达到一亿吨钢产量,只有不到30%的现代化。其根源在于日本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根据统计,日本.韩国钢铁业引进的技术与消化.吸收.再创新投入的比率为1:10,而我国为10:1。由于后来者研发资金的缺乏,导致我国钢铁工业关键设备和关键设备重复引进的严重问题,严重制约了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
(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体系。
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知名钢铁企业纷纷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体系。本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设有14个研发中心,每个研发中心设有市场部,实现市场资讯与研发的无缝对接,使新产品开发符合市场预期。许多支柱产业巨头浦项与韩国的市场紧密结合,有助于创新技术快速商业化,同时紧随下游客户的发展,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家用电器专用钢加工中心和汽车钢板专用加工中心,并且为家用电器及汽车客户量身订做新产品。JFE钢铁厂针对国内外市场,积极调整其研发方向和品种结构,及时反馈用户的最新需求,及时反馈给技术研发和生产过程,以适应国内外钢材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