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古代诗歌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时间:2021-11-11 22:27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诗是我们的经典文化宝库,是我们国家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俗话说得好,“读唐诗三百首,不作诗也是如此。”对古诗的学习,既可以让人精神振奋,又可以陶冶情操,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小学语文的古诗应该怎样教,使学生学会温柔而又轻松地学习呢?通过几年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古代诗歌学习的方法与步骤。
一,知作者
研究一首古诗,首先要了解诗人所在的朝代、人物、生活,更要了解他写此诗时的时代背景及经历遭遇。诗歌是诗人思想情感的真实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情感又与当时的时代背景、遭遇有密切的联系。也许,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因此,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诗歌教学时,如果能够使学生对诗歌创作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理解和体会古诗作者的感情将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在讲授“牧童”这首诗的时候,我首先拿出课件介绍:吕岩,又名吕洞宾,是唐代诗人。参加了科举考试,担任了县令。唐末黄巢农民起义爆发后,时局动乱,吕岩带着家人到山中修道。之后不知道去哪里,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仙了。在学此诗之前,先让学生先了解一下作者的一些情况,为认识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古诗词的文学常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字词、词句和句子。
古代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耐人寻味。课堂上,高年级学生可以结合课文注解或查词典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理解诗句中每一个单词的意思,然后连接成句,理解诗歌,初步感知全诗的内容。对于有些稍微难一点的词,老师应该给予指导。例如学《放羊的孩子》,我让同学们重点了解“铺子”、“横野”“弄”“饱饭”、“蓑衣”等词。其中,对“蓑衣”一词做了形体描述,并展示了“蓑衣”实物图,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对于诗中的“弄”字,我特别加以欣赏。首先让学生结合评语理解,接着播放课件《牧笛》音频,学生听时断断续续,悠扬飘逸的笛声,感受牧童吹笛取乐的趣味,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在解读好词义之后,诗歌的诗情画意就不难理解了。这是一首完整的诗篇,也是这样理解的:青草遍地,青葱一片,侧耳聆听,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一个小牧童放牛回来了,已经是黄昏时分了,他甚至没有脱衣裳,就在月下露天的草地上躺着睡觉。
三,赏意境
心境是诗歌的灵魂。引领学生体味意境是欣赏诗歌的关键。Bilinsky说:“在诗歌中,想象是主要的能动力量,创造的过程只能通过想象来完成。要让学生进入意境,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学生充分调动想像与联想,把自己想象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思考感受,使诗中所描绘的意象与景象一扫而空。诗人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就不言而喻,学生们也就掌握了诗的精华。例如在《牧童》一诗教学中,笔者主要运用“设景想象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和笛声,创设出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意境,使学生在视觉、听觉中展开想象,陶醉其中。同学好像看见了:广袤的田野上,有一个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快活地吹奏着竹笛,悠扬的笛声在风中时断时续,宛转动人。夜晚,他与清风明月,静静躺在草地上,多么悠闲,多么惬意!一张儿童晚归休闲图画展示在学生们面前。
四,体感情
说出心来。"作者所创造的古代诗歌,不管是写景的,还是叙述的,都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是褒扬、批评、揭露。能不能体悟古诗文的情感,是衡量小学生是否能真正阅读的标志,也是古诗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小学阶段进行古诗文教学,大多是先让学生了解词义,掌握诗的主要内容,再想象出诗中描写的意境,最后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情感。但是,古代诗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也不能脱离时代背景。例如,学习了《牧童》诗,我及时总结了全部诗作,吕岩之所以要写《牧童》这首诗,是因为吕岩所生的时代就是兵荒马乱的时代,风风雨雨,他带着家人四处奔走,过着颠簸的生活,渴望过一种平静、安逸的生活,于是借了《牧童》一诗,表达了他远离喧嚣,对生命的向往安然自乐。
五,诵全诗
背全诗是古代诗歌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经过以上五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一首诗基本学完了。再次读诗,诗歌的韵律、声调、感情都要表现出来。如有困难,可以让学生用抓起关键字背下来。就像一首诗中的引导词,有诱导思维、助记忆的作用,要牢记在心。若在对诗歌的理解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歌反映的画面在脑海中得以再现,记忆就会更牢固,朗诵也会变得流畅自如。
上述五个步骤,较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本人在长期探索和尝试古诗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总而言之,“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老师能逐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那么古诗课就是一门生动、有趣的课程。使古诗教学活起来,体现出古诗教学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与丰富内涵,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