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日本现代教育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时间:2021-11-20 08:4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在中日交往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教育交往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是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日本派遣隋唐使节、派遣唐使,还是近代以来从中国派遣到日本留学,都对两国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其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其以学习西方国家为基础而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恰恰相反,此时的中国,由于西方国家的入侵和自己统治的衰败,已很难在强国林立的世界舞台上立足。清政府对其邻国日本的研究颇有借鉴意义,于是开始对其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其中留学生运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把日本的教育体制引进国内,引起中国教育体制的变革,是留学生运动的最直接结果。本论文旨在通过对比考察东京帝国大学与中国公学的关系,探讨日本现代教育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公学的创立是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通商。
它的建立,本身就与日本近代化的大学、教育体制、留学生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之后,举国哗然,邻国日本无意间已经实现了对中国的“超车”,中国政府不得不开始反思应对措施。一八九八年张之洞学生把他的《劝学篇》送到光绪帝,书中指出日本之所以迅速发展,是为了留学西洋:“日本小国耳,何兴之暴!艾藤,山县,陆奥诸人,任二十年前出洋的学生,愤他的国为西洋所胁,率其徒百余人,分分去德,法,英诸国,或学政治工商,或学水陆兵法。在后来留学东洋时,有以下几种优点:“一,路近省费;一,中国近,易考察;一,东文近于中文;一,西书甚繁,西学亦如此;中东局势、风俗习惯相似,容易模仿,事半功倍,没有过分如此。”[2]此外,不仅张之洞,其他上层官吏也非常主张到日本留学,如康有为、盛宣怀等人,都曾上书主张留学日本。
同时,日本官员也希望中国能够派遣留学生,以此来培养中国的亲日势力,为今后向大陆渗透做准备。有一种是1897年日本驻华使节的矢野文雄,曾致信清政府总理衙门,表示愿意接收200名中国学生。而且,他的意图也在他给日本外务大臣的信中透露:“法律、文理类的学生,一定要遵守日本的制度。此时此刻,我的力量将与大陆相距甚远。因为这个一代的学生和日本人的关系,今后清政府还会不断不断地自派学生来我们国家,如是我们国家的势会悄然地在东亚大陆发生。[3]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清政府决定向日本派遣留学生这一政策。
一八九六年清政府派第一批学生到日本留学。从那时起,在短短数年内,在日留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见下表1。表格可以看出,1906年的留日率是一个高峰,之后则开始下降,繁荣消失。这是因为,1905年底至1906年初,有一次对留学过程产生很大影响的“封禁事件”。
(见表1)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最终击败俄国,加之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的留日人数迎来一波巨浪,这也给中国带来了许多问题。第一,留日生的年龄、籍贯、文化程度各不相同。这批学生加入革命有之,终日游荡的有之,而日本接收留学生的学校水平也不平衡,速成教育与私设学堂也迅速发展起来[4]。另外,学校里的学生人数也越来越紧张,很多学生选择住在一所公寓里,这就使学校对留学生的管理成为一大难题。为此,日本政府为整顿风气,加强管理,于十一月二日颁布《关于准许清国留学生入学之公学之规定》。该规程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当时留学生在校学生的学籍管理、教学内容、学校资格证及对留学生居住的宿舍进行规范管理和限制[5]。但是这一规约遭到大多数留学生的抵制,留学生们对其中关于宿舍的规定表示反对:“日本人若对娼妓有勒令居住于指定地点之规定,今又以妓院为例,留学生则反对:”[6]"其他抗议最多的是日文规程名称中的"禁止"一词,这一术语在日文中的意思是管理,而许多留学生对规程中的中文字面意义的理解引发了大规模的抵制运动。这时,日本文部省感到事态严重,颁布了后续《章程》以缓和情绪,然而在留学生中的革命精神早已十分强烈,群情激愤之下,有两千多名学生罢课回国。留日生姚宏业、孙镜清、王敬芳等人为离乡背井、离乡背井、离乡背井的学生,不致失学,决定创办一所近代中国可以比得上早稻田和美国的大学。通过努力,中国公学于1906年3月4日在上海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