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培养学生兴趣出发,转变教学方法
时间:2021-11-29 08:3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高等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承担中、小学培养输送人才的任务。将艺术教育与心理学、教育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社交能力和创造性,是现代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它对音乐教育者应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音乐实践能力,具有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来适应当今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新思维、新方法。从而增强艺术素养,提高艺术情感与艺术表现能力,为以后更好地胜任音乐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一是转变观念,因势利导,明确教学目标。
1.转变观念,激发兴趣,夯实根基。
在教学中,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设计出易理解、易操作的内容,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使他们积极主动,达到一定水平,使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树立自信。对于有些学生弹得比较好,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有一定难度、技巧性较强的内容,以发挥这些学生的专长优势,树立他们“学习无极限”的信念。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正确的演奏方法,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演奏的体态、手型、弹奏习惯直接影响着演奏水平的提高。有些同学坐得过近或过远,有些同学夹手过紧或过僵,影响了手臂的动作和力度,有些人手指僵硬,腕部过高或过低,影响着节奏节拍和演奏速度;有些手向外倾斜,四指不灵活,五指不能站立和倾斜等,都直接影响到弹奏的效果。
对于学生在弹钢琴时出现的问题,老师要及时予以纠正。使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手型应该放松、端正,手指自然弯曲,用指端的肉垫触到琴键等。我们要跳出传统音乐教学构架的束缚,摆脱单纯的知识、技术的音乐教育,重视音乐的表现与欣赏,注重体验的理性方法,以探索、研究代替枯燥练习,激励学生去认识音乐的美。要将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融入到丰富而生动的具体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
克服“紧张”心理,配合“放松”和“用力”
弹钢琴时,身体各部位都应该放松,自如,任何部位都不能有紧绷、僵硬。有些学生在回课或向教师汇报时十分紧张,甚至连曲子都断开,无法完整地演奏一首曲子。对此,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表演、老师倾听、欣赏。让他们在心理上唱歌,想出曲子的曲调,眼睛要看乐谱,尽可能地将乐谱上的力度、速度、表情等变化表现出来,使弹奏者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与此同时,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技巧,苦练基本功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才能解决因技术不足所造成的紧张心理。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坚持运用“三次不间断”的方法,以提高作品的整体性。此外,在演奏时要冷静地演奏情绪,将注意力集中在优美的曲子上,让音乐首先感动自己,从而分散紧张心理。第三,要给学生多上舞台弹奏的机会,多练习,多锻炼,才能慢慢消除紧张的心理,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要克服“紧张”心理,还要协调好手的放松和用力。每一个部位太紧,就会使力量停留在某处,形成局部或整体的僵硬,无法灵活演奏。老师要明确:弹琴时,身体各部位要适时放松,使力量落在指尖,让音乐从指尖流出来,不要用力过猛。此外,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和困难,选择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练习,使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逐步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缩短练习时间,加速学习进度,提高弹奏水平,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总而言之,钢琴教学是一种技能训练,在钢琴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转变观念,在更短的时间里,去探索,去掌握弹钢琴的基本技巧,掌握现代教育的思维方法,提高艺术素养,提高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尽快提高演奏水平。老师不仅要教钢琴,还要教音乐,还要教人做人,使学生不仅弹得准确细腻,而且弹得有味道、有表情,能弹出音乐精华,弹出音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