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写出具体内容

时间:2021-12-13 13:0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重视其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但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对新课例的把握不准确,在导引上忽略了典型课例的仿写,未能引导学生回忆真实的画面,在教室的限制下弱化习作实践等不足。建议如下:
一、模仿课文,引导学生谋篇布局。
优秀的作文应该有正确的立场,鲜明的观点,清楚的层次,而典型的语文教材,则是优秀的范文[1]。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经典文本进行鉴赏、鉴赏、鉴赏、写作的能力,学习经典文本的结构安排,书写顺序和细节处理,表达方法等习作技能,积累语言、修辞等知识,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有意识地仿写,研读优秀课文布局,学以致用,触类旁通。
比如优美的诗作《秋》,学生在学完后反复朗读、背诵,积累了描写秋的词句,并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特点,即总说—分—归纳式结构,层次性强,具有浓浓秋情诗韵,好美,好极了。诗篇共七节,首尾两节互相呼应,概括地概括了秋日的爱,歌颂了秋日,二至六节,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秋天的活泼可爱、成熟丰饶和多姿多彩等特点。诗的意境奇特,语言生动,同学们欣喜若狂,老师也趁兴引导他们仿写秋,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版式与结构巧妙地体现了作者逻辑思维的高度,有效地模仿写地掌握了学生的习作技巧,为学生的习作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忆画面,引导学生写出具体的内容。
指导学生回忆真实的画面,对于新课标下的习作指导具有特殊意义。现在市场上不断出现好的作字纸,学生们在习作中常常利用做文书里的内容,企图投机取巧,走捷径,创作一些空话作文、套话作文,或者直接将别人的习作混杂在一起,组成一篇作文,习作训练失去意义,既不能表现真实,也不能反映现实生活,读起来平淡无奇。因此,教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鼓励学生讲真话,写真话,回忆画面,可以有效避免学生胡编乱造,通过语言再现真实、特殊的记忆,赋予作文个性特色。
举例来说,在一个关于写生的习作教学中,老师发现一位学生围绕着《我家的仙人球》写了一篇作文,其中有两个关键内容写得不够具体,分别是:一回家就到阳台上看漂亮的仙人球,下雨时我会把仙人球捧进客厅。老师可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忆当时的情景:当你放学回家看见仙人球时没有发现它的变化?在哪里可以感觉到仙人球的美?下雨天的时候,除了拿一个仙人球,你还能干些什么呢?这个学生只想了几秒钟,就激动地说:“每次回家都要看仙人球,都觉得没什么变化,”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仙人球的顶上有一条缝,还有小黄点,我还以为长虫了,凑近看看才知道是花蕾,在这之前,我看到了花儿,花儿,多美啊,这是我从未见过的。当学生们回想起下雨天时,老师要求学生们重新回忆起雨时,首先将仙人球捧进客厅,然后清理花盆周围的灰尘,清除一些小垃圾,使仙人球更加漂亮。因为同学们写的都是真话,因此可以畅所欲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笔下的仙人球美极了。
三、走出教室,引导学生加强练习练习。
提出要建设一个开放性、动态的教学课程,要紧密联系课程与生活,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也不例外,要求学生能够撰写自己的见闻、思绪和感受[2]。它可以有效地克服老师讲授作文习作的弊端,建立开放型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去表达,去创造,充分张扬个性,理解写作即人生感受。学生许多时候在课堂和习作中,在字数、结构、命题、格式等条条框框的限制下,丧失了自信和灵性,加之他们的生活非常简单,需要老师引导他们走出教室,多参与实践活动,把生命当作源头活水,文章自然而然。
比如老师可以按月安排一个主题,在三月让学生们走进社会,寻找雷锋的影子;五月寻找身边的劳动小标兵;六月寻找快乐童年;十月享受国庆欢乐,等等,让他们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在习作课上设置“自由寻秋”主题,将同学们带到学校操场,让学生亲眼目睹校园秋景,边看边说。但是,老师不能在学生的观察上放任自流,要有组织,有重点,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向导,主要负责介绍校园内的景色,并补充其他成员,提出问题,加深对场景的印象,获得合作探究和互相学习的机会;加强练习练习练习。
简言之,新课标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精神与要求,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开展习作教学活动,通过采用仿写课文、回忆画面、走出教室等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习谋篇布局,撰写具体内容,加强练习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练习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的练习指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