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历史教学与社会现实的有机联系如何实现?

时间:2021-12-19 17:0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课,历史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即“注重人类历史各领域发展的关联,重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所以,学习历史的意义不仅在于了解和记忆过去所发生的事,还在于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聆听历史之声,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培养对待现实问题的价值与思维智慧;然后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将历史教学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是指教师从当今社会和学生的生活中,选择热点话题、社会性现象,并将历史教学纳入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历史,探究历史,具有解决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历史教育功能。本文以实例,简要论述了历史教学与社会现实的有机联系如何实现。
一、以学生熟悉的城市生活为教学背景,依托当地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感受历史。
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指出:“地方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感悟历史非常有益。本土史是最接近学生生活的历史,如果我们把它与现实相结合,历史就会变得丰盈而又怡人。
《中国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课“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建了一批民用工业,其中有由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这个内容看起来跟我们重庆人没有关系,但是,老师要告诉大家的是汉阳铁厂就在我们的身边。1890年创建汉阳铁厂时,我国近代钢铁工业起步。1890年4月,晚清一代名臣——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也是亚洲第一家大型联合钢铁企业,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也被西方视为“中国崛起的标志”。该公司的成立,拉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的序幕,这是汉阳铁厂的前身(即:重钢)。汉阳铁厂在抗战期间迁往重庆。新中国成立以后,重钢职工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形势,发挥主人翁的责任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其产业布局,“北有鞍钢,南有重钢”,充分证明重钢在国民经济恢复阶段的重要地位。在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在这里建成了新中国的军工钢生产基地,以及新中国的第一台立式方坯连铸机和圆弧板坯连铸机。近120年来,重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重钢”成为重庆人的骄傲。
把历史问题具体化,使学生感受到重庆的命运和“重钢”紧密联系在一起,历史就是那么“近”,学生自然也能感受到张之洞的伟岸与智慧,体会重庆的丰富内涵。
二是以创设具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为契机,引导学生探索历史。
Sushomlinsky说:“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想成为探索者,研究者。重视历史知识领域的多领域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表现出思维的辩证与课堂色彩。
金融危机既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难点。怎样才能突破这个难题?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我们不妨设计现实问题。下面是:为何经济危机始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而非其它地方?股票是什么?有没有人在您身边“炒”?为什麽要「炒」?股市下跌会导致经济危机吗?
同学们立刻炸开了锅:我校的一位老师“炒股”,我爸爸“炒股”,“炒股”赚钱,股票就是钱……老师给我们讲股票的概念,价值,算法,影响等相关知识,并与1929-1933美国经济大危机联系起来。那时候,美国经济“蓬勃发展”,股份公司不断发行股票,鼓动人们购买自己公司的股份,以扩大生产。但是人民的购买力有限,这导致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上述个案的特点是,问题本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不能被理解,需要借助经济学的股票知识、数学的计算公式、心理学的利益驱动等相关知识来完成学习。史实相结合,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加思考的力度和深度,增强学生的自信!
第三,历史教学以社会热点、焦点为媒介,引导学生关注历史。
大家关注现实热点、焦点问题让中学生热切地了解事情的真相。史学教学要把一些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共同探讨,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作出正确的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如今,世界各国争斗不休,恐怖袭击频发,除利益诉求外,民族宗教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历史教学中涉及到的民族、宗教问题比较多,如果不加以分析和引导,学生就只能从现象上看,而不能从历史的角度去看问题。比如,巴以冲突频繁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双方互相伤亡,隔阂加深。从古到今,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中东争斗过,从而孕育着仇恨的种子。由于历史、宗教等因素,巴以和平进程举步维艰。为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理解新闻事件背后深层的原因。
史学教学中引入现代因素,丰富了历史的时代内涵,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历史教学有了实践价值和功能。
史学,是一门博学,博学。将社会现实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使历史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更加聪明、更加聪明。历史教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是有机的、多元的、可控的。历史教学应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可顾此失彼,背离历史课堂方向。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有机的选择,智慧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