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拓展学生合理时空探索新知
时间:2022-01-07 19:5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古代的话说:“凡事有则定论,不预则废”。以人为本,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如此一来。预习,是教师在讲课之前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阶段,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正确、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可以缩短学生学习新知的心理差距,开拓学生探索新知的最佳途径,拓展学生合理时空探索新知。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它既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要求。
一、小学预习的现状。
1.课前预习不够认真。提高学生预习态度,消除学生预习时产生的畏难情绪,是语文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2.课前“一刀切”,教学效果不佳。
3.评价单一,预习检查不到位,导致许多学生不去预习。
第二,预习的重要性。
1.预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前学习是一种最强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通过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能够被充分应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预习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若重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在课前、预习中解决,上课时,老师会花一些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老师会有针对性地抓重点、难点,对已掌握的教学内容,学生要提前做好准备,将较多的时间放在学生课文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上,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3.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因为学生在预习中逐渐形成边读边想的好的阅读习惯,在预习课文中会发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通过教学有些可能得到解决,有些可能没有解决,或者根本不能解决。青少年对知识的渴求非常旺盛,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自然会产生;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地给予启发和指导,学生就会产生阅读能力,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科普读物的阅读上,这样,预习就起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三是教预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清楚课文的学习目的。
做好预习,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课文学习的目的,从而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要确定课文的学习目的,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认真阅读前言语篇。第二,课后练习题。
2.读、圈、查、疑、批、摘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阅读。阅读是预习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第一次阅读时,可运用默读理解法,了解大概内容。朗读是以默读为基础的,朗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是预习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是预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2)圈圈。通过引导同学通读课文,教会学生使用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添加不同的记号。提示学生上课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重难点突出。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核实。①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把圈出的字、音、形、义都写在这个字、词旁,便于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单词,加深印象。②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新课标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材料,解决有关学习、生活的问题。
(4)怀疑。让学生掌握预习的范围或给学生提纲,帮助学生找出重点、难点。按照老师的要求或预习提纲上的问题读一读,然后解决问题。心理研究表明:带问题阅读一次比没有问题阅读五次效果要好。允许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时必须边看边想,从书本中寻找答案,这种学习积极主动,效果当然很好。
(5)将评语写进评语。提前阅读这一环节,可以要求学生将课文写得精彩纷呈的段落,最感人的地方是中心句、过渡句、概要句、修辞句,再加上词义深邃的句子旁加上注释,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6)“摘”:即摘抄,指将自己认为对文章有意义的优美的词、句或段抄写在预习本上或卡片上.这是积累语文资料的重要方法。
四、学习前应注意的事项。
一、体现学生差异性、个性化。
课程预习要体现各个年级的不同要求、学生水平的不同要求以及学生创新发展的要求。特别要注意两头,一是对“学困生”要特别关心,加强指导,发现它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不断进步;二是对“优秀学生”要严格要求,防止他们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2.预习作业设计应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
(1)具有某种针对性和开放性。
(2)要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3)要有趣。
3.注意预习效果的检验和评价。
作业在课后完成,教师进行有效的考核,考核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监控,如:学生相互监督、小组监督、教师抽查等。
总而言之,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生活智慧。要注重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引导,使预习达到最佳效果,让语文教学精彩而有效的活动从预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