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必须具有敏锐嗅觉
时间:2022-01-18 21:23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公用事业管理”课程案例选取和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采用的案例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国外公共机构管理的先进案例;第二,国内学者的个案研究;第三,任课教师根据当前情况自行编写课程案例。教师从这三种渠道进行案例选择和设计,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外国的引进。
公共事业管理作为一种外来物,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所以国内的公共事业管理教材基本上都是介绍国外原理,而关于公共事业管理的案例教材也很少,主要是引进了国外公营企业的案例。因此,必须面对一些问题:西方国家的国情与我国的国情不一致,在运用这些案例时,必然会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同学们在进行个案讨论时,由于不能了解外国国情,因而缺乏兴趣,个案讨论无法进行。
(二)国内学者自编教材。
当前,我国的一些著名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都设有NPO专科学校,专门从事我国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研究。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部分学者还编写并出版了若干案例教材。但传统教材的编写一直到最终出版成册,耗时较长。但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时期,公共事业组织的生存环境在不断变化,实践中也总是会出现许多新的动态、新问题。对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嗅觉,能在课堂上对热点较强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实践。很明显,传统的纸质媒体——教材,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对教学案例的及时需求。
㈢重新编写事例。
事例重写,就是从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摘录改写实例。此法时效性较强,鲜度较高。对新闻媒体所报道的相关案例进行综合整理,能反映出近期的焦点和热点。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图片、视频全方位展示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激发学生学习讨论的兴趣。然而,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在采用这种案例设计方法时,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往往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案例的选择和设计,而最终案例的质量可能不高。
建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个案选择与设计模式。
当前,我国个案来源主要是国外引进、国内学者编写、重写例法,任课教师基于这三种情况,并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此,我们需要调动各方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选择和设计,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案例选择和设计模式。
(一)以教研室为依托,形成以教学团队为主的选案设计队伍。
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设计要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传统的依赖任课教师自身选择和撰写案例明显力量单一,效果有限。以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为依托,形成教研室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的格局,发挥集体的力量,多渠道、多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案例收集与设计工作。如此才能保证编写的案例既有针对性,也有较高的时效性。
鼓励学生参与选案设计和选案工作,拓展个案来源渠道。
以往案例的选择和设计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完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所采用的一些案例可能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智慧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地把自己感兴趣的案例提供给任课教师。比方说,我们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很多学生在假期里去各社区实习或进入社区从事服务工作。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感兴趣的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可提供给任课教师课堂讨论。这既使学生具有主动性,又能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
精心制作了优质的案例,建立了案例数据库,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通过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选择和设计,最终形成了一些优质案例。这类案件,往往耗费了有关人员的大量心血,是教学的宝贵资源。确保最广泛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确保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能够方便地查阅,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为此,最终可以以系系或教研室为单位,建立专门用于教学的案例库,实现资源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