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高职经济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2-04-17 22:5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基于高职经济学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课程设计是近年来在高职教育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体现系统,即一门课程至少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学习情境组成,并应平行、渐进或包容。在每个学习情境的设计中,如果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应包括信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六个步骤,在下一个学习情境中重复步骤,改变内容,重新选择和排序课程的知识体系,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结合经济学课程的内容,因为经济学课程主要是介绍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经济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塑造学生优秀的职业道德,培养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为了加深对难以学习的理解和能力。根据三个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目标,应设计少于难以掌握的课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就业情况,可分为消费者、生产者和管理者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和使用效率。消费者的作用是每个参与市场经济的人都应该扮演的角色。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消费行为更容易理解;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问题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一部分,因为学生没有接触到实际企业的运作,但这部分内容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起着基础作用。例如,成本的相关概念为后续成本核算等相关课程奠定了基础,这部分内容比消费者更进一步;经济管理者对学生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他们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运作的基本规律,从全球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通常需要一些工作时间来理解困难。因此,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困难
2.高职经济学课程内容选择存在的问题。
教师难教、学生不听的教学困难与课程的内容选择密切相关。目前,高职经济学课程内容选择存在以下三个方面:
2.1课程内容中的基本原理与实际经济生活息息相关。
学术界普遍认为,西方经济学从18世纪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开始进行系统研究,形成基本原理,经过边际革命、凯恩斯主义等几个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经济学包含了越来越多的内容。然而,在学校的课堂上,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只能介绍一些基本原则。有些原则相对理论化,与当前的实际经济生活脱节,只能用理论来解释理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另一方面,由于西方经济学原理主要阐述了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虽然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运行规律已经被发现,但确实有一些规律与中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一致。如果在教材或课堂教学中没有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比较分析,学生会认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不匹配。
2.2课程内容中的数学推导阻碍了高职学生的学习。
现代经济学已经习惯于使用数学语言来分析和研究经济问题。这是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要求很高的学科。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问题,可以使研究过程逻辑严谨,语言细化,陈述清晰,结论清晰。虽然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相当普遍和深入,但高职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一般只涉及最简单的初步导数阶段。在目前招生的前提下,高职学生的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绝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差,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影响了他们在经济学中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来促进经济问题的演变和结论的学习热情。学生将被认为是学习的障碍,无论是用代数表达式推导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还是用几何图形推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2.3课程内容更新跟不上外部因素的变化。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正处于激烈冲击的时期。受各国政治环境的影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形势更加复杂。然而,课程教材的编写更多的是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在及时性方面相对落后。另一方面,教学对象,即学生,也在不断变化。2018年秋季,第一批00后大学生开始进入大学校园。这些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长大,更依赖手机,更能接管新事物。如何确保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学习,满足学生的成长经验,与手机竞争学生的注意力,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基于系统选择高职经济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
(1)确保内容安排的科学性。虽然存在各方面的问题,需要重新安排高职经济学课程的内容,但无论如何,首先要确保内容的科学性,符合基本经济学原则,不要因为学生接受度不高而放弃基本原则,不注重内容选择的原则,甚至胡编乱造,这不仅有助于课程教学,而且对激发学生思维产生负面影响。(2)注意内容选择的实用性。如上所述,高职学生认为经济学很难学习和理解,因为他们认为这些经济学原理与实际经济生活无关,所以它们很无聊。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教学效果很差。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课堂案例的引入可能还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能需要重新设计整体内容,结合近期的实际经济现象,通过现象分析本质,更容易解释后续的经济事件。(3)创新指导思维的开放性。根据工作过程的系统设计原则,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激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每一种学习情境。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转化为他们自己的。因此,在安排设计课程内容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并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实施这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