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怎样设定经济学课堂教学环节?
时间:2022-06-24 20:27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各样可选择的目地中,开展最有效的分配,以达到人类无限欲望的最大满足为目的的一种社会科学。经济学告诉人们经济学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教人们如何思考,如何选择。因此,经济学不局限于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学生的课程范围,它应该是每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甚至必须掌握的生存和成长的知识。目前,在中国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许多大学已经将经济学纳入了核心通识课程的范围。由首席教授领导的8-10个班,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许多教授和副教授组成课程团队,全年开设经济课程,努力让感兴趣的学生有机会进入经济学,了解经济学。在两年的实践一般经济学课程,我们发现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也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计划,使课程真正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
一、设置和实践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2年的通识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觉得一般教育课程的教学內容能够依据不一样课程的接受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以经济学为例子,在我们院校挑选经济学为核心通识课的学生大多数都对经济学有或多或少的兴趣爱好。怎样维持她们的兴趣爱好,扩展她们对经济学的了解是大家通识课程的最基础的每日任务。因为笔者所属的院校以电子信息为背景图,绝大多数的学生来源于科学和工程专业背景,有较强的数学学科背景和了解工作能力。因此她们会有兴趣爱好了解,乃至十分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讨论经济学中的数学难题。因此,我们觉得应对不一样专业的学生,大家的核心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适时的调节,在数学学科背景强,学生有情趣的状况下,适度的提升一部分学数学证实。比如经济学中的灵活性一部分,要对灵活性开展深层次的了解与运用确实难以离开学数学,因此尽管是通识课程,大家还可以添加一些有益的数学内容。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种适度的调整并不强调模型,也不违背通识教育的初衷。这只是一个有益的渠道,为学生留下一个有益的渠道,他们可能在未来进行经济和管理学习。
二是设置和实践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设计。
选择通识课程的学生程的学生通常与课程没有直接关系相关的专业生在繁重的专业学习后真正学好一门通识教育课程,我们必须对教学设计进行研究。以经济学中机会成本的概念为例。如果是专业课程的学生,我们可以直接介绍概念,然后通过比较经济成本和会计成本之间的差异来加深学生的理解。然而,在通识教育课程中,这种方法并不能使非专业学生对这个概念有充分的兴趣和足够的理解。在两年的通识教育实践中,我们首先要求学生思考开一家面包厂的成本是多少?在学生总结之后,我们将区分学生提出的各种成本与经济成本和会计成本的概念。这样,学生就会深入地了解这两种成本。
三是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和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
经济学课堂能够枯燥乏味,也能够妙趣横生。怎样设定课堂教学环节关联到是不是可以让学生真实对经济学有兴趣爱好,想要去积极主动接纳经济学知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大家根据难题导入,明确提出观念,解决难题的构思指导学生思索,扩展学生视线。比如,在讲价决定论之中,大家最先明确提出学生身旁的价钱状况,比如,猪肉价钱,人民币汇率等学生很感兴趣的价钱难题。随后各自剖析要求和供给力,最终再根据原理,图解价钱状况身后的经济发展逻辑性。大家发觉,在课堂教学环节,恰当的嵌入式难题指导学生积极思索,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能够以此调节课堂步伐,让每一次经济学课堂全是紧张有趣的。
四是设置和实践通识教育课程课堂考核方法。
通识教育的考查方式和专业教育的考查方式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专业教育要通过课后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原理的理解,而通识教育要通过不断的探讨和学生主动的思考,让学生理解数学模式背后的经济学思维。所以在两年的通识教育实践中,采取了多样化的考查方式。如:开卷考试、期末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通过同一学期多个班级的横向比较,同一老师不同学期的纵向比较,发现开卷考试配合平时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考查方式。不考试,期末只交一篇论文,或者软分组讨论,都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全没有办法杜绝学生搭便车的行为。所以适中比例的期末考试是必要的,也是提高学生的选课门槛,筛选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学生的一种方式。同时,介于通识课的特点,平时的课堂讨论是必要的环节。通过对经济现象的反复讨论,学生可以大大加深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公平是相对的,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公平。因此,在课程选择锁定之后,我们将通过电子平台考勤,并通过随机提问来调查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发现,这样的评估方法使大多数学生在这门通识教育课上既有收获感又有公平感。
五、实践中的问题和对策。
在通识教育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由于许多选修课程的学生来自科学和工程专业,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将科学和工程思维带到经济学课堂上。他们将被公式、曲线和图形所困扰,而忽略他们对经济学原理背后的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做好准备,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模型解释的经济意义,同时详细地解释那些对数学模型感兴趣的学生,以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其次,在少数教师的课堂上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有些学生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有些学生也反映了混合学分的心态。在教学讨论中,我们认为我们可以适当地提高课程选择的门槛,并在教学前三周的课程选择中表现出犹豫,解释课程的要求,以避免一些学生在我们的课程中的公平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