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农业信息化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缺陷

时间:2022-07-27 22:3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农业信息化领域现有课程体系的缺陷
在农业信息化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有的课程体系存在一些缺陷。首先,课程设置过于严格,管得过死。目前,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公共课程和领域的主要课程提出了统一的要求。虽然这很好地保证了该领域相对一致的培训规格,但这两部分的总学分已达到20多个,培训单位独立设置的选修课空间太小,自由度不足。不能充分反映不同培训单位的特点和优势,更难谈人才培训规格在不同培训单位之间的差异。二是领域主要课程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组织脱节。农业信息化领域的主要课程是统一的,但这些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师培训。这必然导致这些课程在不同培训单位的教学效果参差不齐,个别课程的教学甚至达不到原课程的目标要求。三是课程实践性不足。专业学位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特定专业岗位所需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更加注重相关领域的实际需求。虽然指导培训计划强调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12个月的农业推广实践,并结合论文研究实践[4],但对课程没有明确的实际要求“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32学时”[4]课程的实用性也受到限制。
2.农业信息化领域课程体系改革建议
针对农业信息化领域现有课程体系的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压缩公共课程学分,重新论证领域主要课程,补充选修课。首先,课程设置建议根据知识体系[5]反映综合性,即放弃课程设置“学科中心型”旧观念应适应科学知识综合的趋势,增加不同综合程度的跨学科课程,建立综合多学科的三维交叉课程体系。其次,注重课程的创新。课程体系的活力在于创新。农业信息化领域也应特别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积极吸收科技文化的新成果,开设一些代表未来社会科学发展方向的课程,使课程体系更加灵活。最后,培训单位需要根据学科优势补充选修课,开设有利于科个性发展的课程,开设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二是统一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对于统一要求的课程,可以尝试编制统一的教学大纲或教材。通过组织高校相关教师进行教学讨论,吸收高校相关课程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融入教学大纲或教材。其次,可以分批对高校相关课程教师进行教学培训,或者选择一批教学效果显著的优秀教师进行教学视频,与高校相关教师共享这些资源进行网上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统一教学要求的目的。
三是增加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农业信息技术领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要突破专业培养框架,强调整体性、广度和实践性。农业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生不仅要掌握现代技术理论和方法,还要学会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了解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基本政策;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选修课可以根据专业方向进行模块化设计,课程内容在基础、实践、先进性和跨学科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指导。加强教学深度,增加农业信息技术领域专业学位教学与全日制本科教学的区别。加强教学宽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与科学学位研究生培训的区别。
总之,只要围绕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遵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改革现行课程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既能满足高校实际,又能满足行业和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知识能力结构的要求,就能提高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