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课堂评价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2022-08-23 22:27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课堂评价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应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注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这要求教师善于把握教学动态,仔细捕捉,有效利用学习活动的即时生成,采用延迟评价,留出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反思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是个人观点的结合。
一、利用延迟评价、创新思维
创新是人们思维质量中最具活力和价值的方面。创新思维的获得主要是基于猜想、联想、顿悟和直觉思维,使学生在创造思维时不可避免地不完美、不规范,甚至犯错误,如果教师抓住机会,延迟评价,从学生的思维中捕捉创新思维的火花,就会有另一个令人愉快的收获。
例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当时,学生刚开始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活动,但一名学生站起来说:“因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这时,我觉得很奇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还不知道,学生怎么知道四角形的内角和呢?根据人民教育版四年级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材的安排,先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再学习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真的相反。其他学生也觉得很奇怪,其中一个站起来问:“你怎么知道四边形的内角和360°呢?”学生胸有成竹地回答:“这并不简单,因为正方形和矩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每个角都是直角(90°),4个角度的度数不是360°了吗。每个正方形和长方形都可以分为两个三角形,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内角必须是180°”。按照这个学生的思路,我及时改变了教学方案,找到了学生应该探索的思路,于是要求学生用剪、拼、算的方法来验证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是否为180°。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会进一步计算五边形、六边形内角和度数,甚至有些学生可以计算更多边形的内角和度数。
在真实开放的课堂上,老师没有及时肯定学生提出的不同想法,也不急于分辨,而是巧妙地将学生提出“意外”结合课前预设、现场捕捉、灵感、延迟评价,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理解知识,独立探索,达到传道、教学、解决问题的目的,也让学生个性思维空间,让学生理解真相,掌握方法,不仅知道,而且知道原因。
二是利用延迟评价,深入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的学习行为是在不断内化、探索和改进中完成的。有时过早评价学生的学习会导致学生放弃主动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养成思维的惰性,形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延迟评价的适当运用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理解知识、加深理解的时间和空间,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索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例如:学习“工程问题”一课时,出示这样一个问题:“甲车单独运输一堆物品需要1/3小时,乙车单独运输需要1/4小时,现在两车合运几个小时?”有的学生这样算:1&pide;(1/3+1/4)=12/7(小时)。这个计算显然是错误的,但我没有马上评估,而是留下了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发表自己的意见。一个学生说:一辆车单独运输只需要1/3小时或1/4小时,但是如何运输更多的时间呢?所以这个算法肯定是错误的;另一个学生说:求职时间必须是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之和,而算式中的(1/3)+1/4)不是工作效率之和,而是工作时间之和,所以我觉得上面的公式是错误的,正确的公式应该是1&pide;(1&pide;1/3+1&pide;1/4)=1/7(小时)。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学生无意中犯下的错误,他没有立即指出错误。相反,他巧妙地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从不同的角度探索错误的原因。这样既纠正了学生的思维偏差,又为全班同学提供了极好的思考和反思机会,激发了同龄人的评价,加深了印象,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
又如学习“圆锥的认识”在第一课中,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了圆锥体的特点,并知道圆锥体的侧面是扇形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的1/3。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当我们学习圆柱体的理解时,我们曾经说过沿着圆柱体的底部直径垂直切割,它的切割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圆锥体的底部直径垂直切割,切割会是什么形状?”这个问题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回应,有的说是三角形,有的说是半圆形,有的说是曲面……大家安静下来后,我说:“为了给你一个真实可靠的结果,请在课后用你吃的食物或其他材料做一个圆锥体,然后沿着它的底部直径垂直切割,你会立即知道的。第二天,我一进教室,就看到学生们的桌子上有他们自己的作品,我看到了,他们心里有答案。
三、利用延迟评价,学会反思
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引导,让学生反思。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往往能事半功倍。
例如:老师在上面“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出示一个例题:“学校举办读书节,小红的妈妈带小红去书店买书,每本24元,妈妈买了一套(12本)共付多少元?”经过探究,学生得出以下情况;①用口算法计算;②垂直计算;③分为连乘形式:24×12=24×2×6=288,24×12=24×3×4=288,42×12=12×4×6……这时,老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评价。(1)这些算法用哪些旧知识来解决?(2)你能理解垂直计算的算理吗?(3)你最欣赏哪一个?为什么呢?当学生出现时,第一个③当方法比较简单时,老师又抛出了一个问题:23×13可以用连乘法计算吗?为什么呢?通过计算,学生可以自我意识,引导学生从各种算法过渡到基本算法,无需痕迹地沟通,得到垂直计算的普遍性。
在特定的课堂时空组织再创造教学,不能指望学生再创造一步到位。相反,要根据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引导学生在不断反思中逐步提高再创造水平。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实践和同龄人的学习表现,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反思中体验、理解、构建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如:学习“植树问题”之后,在学生掌握两端种树、树数比段数多1的基础上,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条路长20米,沿路一旁种树,每4米种一棵,需要种多少棵树?”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种6棵树。列式原因是两端都种,段数比树数多1,即(1)20&pide;4+1=6(树)。这时,一名学生说:“题目没有说两端都种树,也可能两端都不种,也可能一端种,另一端不种。”老师接着问学生们:你认为他的话合理吗?根据他的意思,如何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桌的交流得到了(2)20&pide;4=(5)&pide;4-1=4(棵)。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评价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延迟评价只是其中之一。只要及时适当地采用延迟评价,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