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西方设计教育发展经验的学习和借鉴
时间:2022-09-17 22:5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创新是现代设计的本质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设计艺术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在今天的设计教育中,我们一方面在反思为什么中国设计缺乏创新?另一方面,我们正在探索如何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重视设计的发展,设计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然而,由于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先天缺陷和自身缺乏探索和积累,在追随世界设计发展趋势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严重的理论滞后,而且缺乏本土和本民族的原创性。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设计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基于本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的设计教育势在必行。因为先进的设计艺术教育理念和方法决定了设计艺术的发展方向。
一
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创新性和创造力的民族,具有十分发达的传统设计。然而,在从传统设计向现代设计转变的过程中,不仅落后于世界潮流,而且步履艰辛,进程缓慢。原因有很多,但也与传统的设计教育方法无关。一方面是中国传统观念的推崇“学而优则仕”,注意所谓的“书香门第”,使有知识、有创新、有创造力的人远离物质资料的生产领域,在整个社会形成两个基本对立的阶层——劳动者和劳动者。另一方面,工艺的传承始终遵循家族传承的方式,经验和简单的重复成为传统设计传承的主要方式。这样,缺乏创新就成了最大的弊端。随着19世纪西方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我们仍处于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可想而知,在落后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仓促发展起来的现代设计艺术,是什么样的先天缺陷!
二
作为中国传统设计存在和延续的主要方式,师徒制进入现代后,由于其生存方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1840年以后,中国有识之士认识到,面对世界工业化趋势和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学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性。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中国传统设计开始演变,现代设计开始发生和发展。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对西方设计教育发展经验的学习和借鉴,不仅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不确定性,而且呈现出的格局。鸦片战争以来,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中国的设计教育经历了所谓的工艺教育、手工教育、图案教育、工艺美术教育、工业设计教育等阶段。虽然有从国外引进的教育模式,但由于缺乏设计经济基础,短时间内难以生效,无法延续。1904年1月13日(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校章程》“癸卯学制”。“癸卯学制”第一次肯定了图片和手工艺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图片和手工课程为培养实用专业技术人才的重点,试图通过这些课程教学生一些“实用之技能”,这是“西学为用”具体实施设计教育原则。五四运动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国民政府借鉴了当时西方发达国家设计教育的成功经验,将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透视学、解剖学、色彩设计、明暗等绘画方法和设计。工艺制作中的一些新概念引入了中小学艺术教育,试图通过普及艺术教育来提高人们的设计意识和能力。虽然这与清末简单开设几门课程改变人才培养目标的做法有很大不同,但还没有走出艺术的范畴。1940年,四川省技术学院开设了服装、家具、油漆工等系,可以说是中国工艺美术教育教学的先例,但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法缺乏理性,基本上仍属于传统工艺。新中国成立后,探索工艺美术教育,强调工艺美术教育与生产实践的联系,注重民族特色的体现。1957年全国工艺美术艺术代表大会提出实施“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保护、发展和改进”生产方针和方针应符合要求“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但与现代设计教育相似的工艺美术教育才刚刚起步,因为工艺美术教育才刚刚起步,因为“文革”全面停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真正起航,但很难在20多年内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因为除了教育体系本身的规律和特点外,它还与经济发展水平、思想文化基础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