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试一试”是学生进行“搭一搭”的基础

时间:2022-10-06 22:4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体积和体积是在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以后学习体积和体积的单位.体积的计算方法.体积单位的转换做了必要的准备,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体积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体积和体积的概念。
操作过程与方法目标:操作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合作精神,热爱数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体积和体积概念的初步理解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积和体积的区别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问题法。
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主线,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提示主题
展示乌鸦饮水图1和图2,让学生观察乌鸦饮水图2.思考.交流发现数学问题。(图1为什么乌鸦不能喝水,图2可以?)(图片略)
(这里用故事导入,激发怀疑,也暗示了“体积”和“容积”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2)了解体积
1.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来体验它们的大小。其次,联系生活,进一步体验物体的大小(让学生利用现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为以下探索活动奠定基础)。
2.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案。展示差别不大的红薯和土豆,此时,学生们纷纷争论其大小.小的?谁说得对?谁能想出办法让大家知道哪个大哪个小?(在这里提问,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索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战略意识和能力。
3.动手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1)实验前,引导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两个量杯,发现了什么?(量杯大小相同,量杯内水面相同)(2)引导学生将红薯和土豆放入量杯中,发现了什么?(水面上升,装红薯的量杯水面上升高一点,装土豆的量杯水面上升低一点)为什么?(因为红薯大。红薯杯里的水升得高,说明红薯占用了很大的空间。土豆比红薯小,因为土豆占用的空间比红薯小)
通过实验,学生们知道红薯和土豆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它们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事实上,所有的物体都有一定的空间。(学生们举了各种各样的例子来表明物体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总结: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称为物体的体积。
(学生们经历了实验.观察.对比.交流等探索过程,感知体积的实际意义)
(3)设计实验方案,感知体积的意义
1.观察刚才实验的量杯能装什么?(能装水)像量杯这样能容纳物品的器具叫容器。(学生例如生活中的容器)
2.展示两个不同尺寸的水杯。哪一个装水多?谁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想法,最后分组做实验)
摘要:两个杯子的水不同,这表明两个杯子可以容纳不同大小的物体。容器所容纳的物体的体积称为容器的体积。杯子里的水的体积就是杯子的体积。
3.举个例子,什么是容器的体积?(让学生设计实验计划,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探索的欲望。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操作演示,使学生充分感知体积的意义)
(四)区分体积和体积
1.展示魔方和装满沙子的木盒,比较一下,谁的体积大?(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让学生明白魔方不能装东西,只有体积。木箱可以装东西,既有体积又有体积)
2.木箱的体积和木箱的体积有什么区别?(通过比较:木箱的体积是木箱所占空间的大小,木箱的体积是它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总结:正常情况下,物体的体积小于体积。
(在这里,让学生通过比较感知学生“容积”和“体积”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
3.学生理解体积和体积的概念后,就会明白为什么图1乌鸦不能喝水,图2能喝水。
(5)巩固应用
1.试一试。(课件显示)P42的插图)
(第42页)。“练一练”的第4题)
3.说说。(第42页)“练一练”的第1.2题)
4.想一想。(第42页。“练一练”的第3题)
(这四题都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指名交流.教学生点评的方法)
(这里练习的设计反映了层次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试一试”是学生进行“搭一搭”的基础,“搭一搭”又是“说一说”的准备。“想一想”就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就是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6)谈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旨在让学生学习)。
板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