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世界先进国家的计算机教育情况如何?

时间:2022-11-02 23:0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我校从2013年开始进行,“百色现代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实验教学实验课题,”在兄弟学校和我校教师的共同参与下,研究按预期发展,已进入项目结束阶段。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良好的效果。
一、研究环境
自1987年北京大学钱天白教授向德国发送第一封电子邮件以来,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速度难以想象。只要互联网进入的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然而,世界先进国家的计算机教育情况如何?2000年,英国颁布了《信息技术能力-2000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日本于1999年制定“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信息技术必须应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1998年,瑞典国会通过《学习工具——全国中小学信息通信技术实施计划》提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要求;丹麦、荷兰、比利时等国都以信息技术为必修课。
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同志指示“计算机应该从寻找娃娃开始”在中国计算机课堂上起着里程碑作用。1999年底,教育部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中小学必修课。
二、主题的作用
1.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和学生最基本的教学工具。一是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内容;二是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三是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第四,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和资源。
2.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营造学习环境和活动空间。
3.建“独立探索、合作、互动”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学生被视为知识建设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许多学习目标和任务应该由学生主动和有目的地获取材料。
4.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立和建立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应用技能,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网络公德,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让学生依托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大大拓展学科知识的内涵和延伸空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
2.鼓励教师更新观念,提高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研水平。通过课题研究,鼓励教师树立新的人才观和教学观,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理念和方法。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实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合作化、现代化”理想情境,让教师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3.提升学校“素质教育”通过课题研究,参与研究的教师试图成为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科整合研究的有力推动者,丰富和完善学校网站,构建学习型、信息化的校园文化。使新课程改革理念成为校本教研发展的坐标,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四、实施过程
学校完成了信息化、网络教学所需的设备建设,校园网点遍布学校所有办公室,建设了一个可容纳50人的网络多媒体机房。使校园内的互联网无处不在。成立英语信息研究小组、物理信息研究小组、数学信息研究小组、政治信息研究小组四个子研究小组,结合不同学科的教学进行研究。学校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操作平台,通过教学和研究建立网站,发挥了传统教学和研究的作用。教师拥有个人磁盘空间和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库,方便个人制作课件。最后,教师收集、整理和制作课件,以实现高质量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
负责人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本课题负责人具有多年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多年担任教学办公室副主任、英语教学科研组长。他曾在国家和省发表过教育教学论文,其中《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获广西中小学外语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评选二等奖《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应对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获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全国教师论文竞赛二等奖。
参与者的研究水平:
研究小组全体成员热爱党的教育业,政治思想素质好,教育教学理论水平高。他们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参与教研改革,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虚心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于实践,具有创新精神。课题组全体成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是课题组科研活动的前提。课题组成员文化素质高,大部分有本科学历,有一个有研究生学历。在教学实践中,他们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专业素质好。几名成员参加了右江区的教学观察比赛并获奖。平时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参与教改论文,在全国各类期刊上发表,获奖。
数据设备:在教育局的重视和支持下,学校领导非常关心和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加强教师培训,支持和帮助科研资金和研究所需的各种设备,是研究小组的坚强支持。
1.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确定自己的子课题。通过研究,制定研究效果评价标准,及时测试,每学期分阶段总结。
2.为使研究成果分工明确,完善研究工作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作用。
3.开展研究与实验、观察与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