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2-11-09 23:0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德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断塑造人。童年是最好的培养期。小学语文需要通过缓慢的过程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获得道德教育的效果,努力让学生成为合格高尚的道德人才。
一、小学语文教育德育渗透现状
(1)德育脱离现实生活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之前,我们首先要问一个问题:德育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很明显,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目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德育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德育的宗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德育的应试发展忽视了与生活的联系,使得德育不能在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德育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在中国,考核是指导教师教学行动的唯一途径。诚然,只有有压力才能有动力。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德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和首要任务。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由于德育没有硬性的考核指标,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把学生的考试成绩放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德育的发展基本上是徒劳的。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战略
(1)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
首先,教师要充分研究课文中隐含的德育内容,用适当的方法将其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语文知识与道德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时容易学习、快乐学习、勤奋学习、自然接受道德教育。例如,在教授金钩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当时的场景,模拟老炊事班长三次出现的场景“笑”表情,了解老班长的内心感受,了解老厨师为了挽救三名年轻病人的生命,鼓励他们走出草地,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牺牲自己、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体验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学生要有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思想。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质。例如,进行情感朗诵、戏剧排练等,调动学生隐藏的感情,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课文的背景,更深刻地体验课文中的思想道德意义,形成自己的美德。
(二)立足生活,渗透德育
通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们发现小学语文德育涵盖了很多内容,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劳动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当前德育与生活实践严重分离的现状,将德育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实现德育生活化的教学目的。比如教师开展尊老爱幼的道德教育,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一些不道德行为案例进行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社会公德和社会美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尊老爱幼,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自己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立足课本,渗透德育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内容。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其教学内容丰富,要求教师深入挖掘和拓展语文教育,最终达到小学语文德育的效果。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积极渗透德育。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师生之间的良性沟通互动成为德育的渗透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4)丰富教学活动,渗透德育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应通过说教来完成,而应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使德育无处不在。比如教师可以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在社区帮助孤寡老人、孤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等。,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这种实践形式的德育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种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认真规划,才能促进良好德育效果的实现。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师,我们应该带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和体验语言知识的美有意识地把丰富的人文内涵传递给学生,引导他们解读人文精神。只有这样,语文教学的精髓才能传承给学生,优秀的语文知识才能在学生身上开出德育的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