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临床医学课程思想教育的方向

时间:2023-01-10 23:1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临床医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教师履行培养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提供了基本的遵循和关注方向。《纲要》对医学专业课程作了特别说明:“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限的医生精神,注重加强医生仁爱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高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提高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1因此,临床医学课程思想政治应注重国家和社会、职业发展和个人综合素质。
(一)国家和社会层面
加强爱党、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学生将爱国主义与爱专业相结合,坚定不移地坚持“四个自信”,用行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2020年,全球肺炎疫情爆发。中国医务人员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竞争,致力于防治全国人民健康;中国医学研究人员发扬毅力,致力于研究,经过数千次试验,克服疫苗困难,支持他们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这次疫情测试是爱党、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坚定“四个自信”最好的教材。专业课教师不仅要讲具体的学科知识,还要讲每一代医学人的使命和任务,激励学生尽快把奉献国家和社会的崇高理想落实到求真知识、热爱专业、关爱患者的具体行动中,用实际行动奉献“健康中国”大业。
(2)职业发展水平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表示:“在这场与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无畏精神,铸就了生命至上、全国同心同德、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共同的伟大抗疫精神。”2这种抗疫精神是医生职业精神的核心。(1)牢记“生命至上”大医精神。“生命至上”这是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也是对医生最基本的要求。培育学生“生命至上”大医精神是教师的责任。(2)保持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医者仁心”“医乃仁术”医生的职责是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奉献精神,鼓励学生不要被困难吓倒,为病人服务,为人类健康服务。(3)坚持尊重科学的创新精神。医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随着医学的发展,生命和疾病的奥秘仍有待揭晓和澄清。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要围绕知识点讲述医学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创新故事,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创新的精神。(4)坚持共同命运的团结精神。近年来,新型传染病不断发生,人类面临着传染病带来的生存危机。医生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持多边主义,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各种疾病,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不辜负医生的使命。
(三)个人综合素质水平
在培养医学生患者护理、终身学习等核心能力的同时,专业教师也要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1)思维能力训练。医学人员应对紧急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在讲解疾病特征、临床指标、疾病发生发展机制时,应善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帮助学生提高控制复杂情况、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和信息,通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局部看整体,通过个性找到共性,掌握和运用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对立统一等规律观察和解决问题。(2)医德,医学伦理教育。医生是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面对人类的生命,教师课程思想政治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医学道德修养和医学伦理教育,告诉学生高尚的医学道德,标准化的医学伦理是医生性格的表现,保护患者权益和人格,维护医疗卫生秩序,结合专业知识、具体案例,告诉学生医学规范、职业道德、伦理约束等,加强医学道德修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3)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和跨专业合作能力。向患者及其家属明确介绍复杂病情,制定良好的沟通治疗方案,取得对方的理解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与团队成员、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沟通也是取得良好工作效果的关键。所谓的不仅是技能,还有医生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必须有意识地学习和实践3。(4)生命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关爱病人,向善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