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训考核体系
时间:2023-01-27 23:23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一、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笔者统计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培训项目数量随年份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1)2007-2011年国家级项目数量基本维持在50项左右。2013年以后,国家级项目数量稳定在100-110项之间。总的来说,近10年来,国家级项目数量大幅增加,达到118%。(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级项目分为两个层次:学校重点和学校一般。2007-2014年,学校重点项目数量持续增长,随后项目数量开始减少;2007-2011年,学校一般项目数量相对稳定,2012年以来,项目数量开始大幅减少。(3)部门项目主要由学院自筹资金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培训。自2013年以来,项目数量相对稳定,约20个。(4)就年度项目总数而言,2007-2014年,年度项目总数呈上升趋势,2015年,2016年项目总数下降。但与2007年相比,2016年项目数量增长了13.5%。笔者统计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培训项目单项资金随年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自2007年以来,国家项目资金稳定在每项2万元,省部级重点项目资金为3000-5000元,学校一般项目资金为800-2000元,高校自筹项目资金从1000元到3500元不等。就创业项目而言,2013年和201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只设立了校级创业培训项目,每年70项,每项资金1000元。其中,自2014年起有创业实践项目立项,每项资金支持3500元。2015年,2016年,学校每年设立11个创业培训和创新实践项目,均为国家级,每个项目给予2万元资金支持,对创业项目的支持大幅增加,但就项目数量而言,项目数量大幅减少。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1)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学校重点项目数量呈增长趋势,学校一般项目和院级项目呈减少趋势,即增加资金支持较大的项目,减少资金支持较小的项目。(2)无论是创新项目还是创业项目,学校的整体思路是“控制数量,提高质量”,通过提高项目资金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面支持,期望学生高质量完成项目,通过项目成果,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未来创业或就业提供实质性的锻炼和帮助。
二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考核体系创新
现阶段,学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考核主要以“中期考核、结题答辩”的形式进行。现有的考核制度缺乏对项目过程的有力监督,导致一些学生冒险编造材料,蒙混过关,使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培训毫无意义。此外,这种考核制度缺乏广泛的激励措施,只有少数通过项目发表论文或申请专利的学生才能获得奖励。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和科研动力,导致大多数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往往半途而废。然而,参加科技创新培训的大学生并不是每个学生最终都想要或取得任何成就。最重要的是通过参与培训,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3]。基于学生需求的理念,提出了“将学分制引入评价体系”的建议,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观主动性;同时,补充和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有效提高科技创新培训的有效性。学分制的本质特点是以选课制为基础,强调目标管理和学制的灵活性[4]。现阶段,创新教育相关课程[5]被添加到高校自选课程中。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选修相关课程学习理论知识,并获得相应的学分。然而,参加创新培训等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仍不能被视为选修课[6],也不能获得学分。笔者认为,大学生在参加创新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学习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仪器操作等,在数据处理中需要学习相关的软件和数据处理方法,在论文写作中需要学习科技论文写作方法。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科研的基本方法,因此将创新培训纳入公共选修课,完成创新培训并获得相应的学分是可行的。将学分制引入考核体系有以下优点。
(1)激发学生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基数
大学生的课程主要包括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其中公共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的一些课程,与自己的专业学习无关。将学分制引入科技创新培训考核体系,即学生完成创新培训项目后可获得相应学分,完成科技创新培训项目后获得的学分认定为公共选修课。学生完成项目可以获得有助于毕业和申请学位的学分,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培训,增加参加科技创新培训的学生人数,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完成项目。同时,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项目中,提高项目的完成质量。
(2)建立多目标考核体系,提高培训效果
将科技创新培训等同于公共选修课,通过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要求,如要求学生完成多少工作量,平时需要提交哪些阶段性成果,最终需要提交哪些结论材料等[7],进一步加强项目流程管理,提高对学生实施项目的约束力。将课程评价体系的内容借鉴到科技创新培训的评价体系中,丰富了评价内容,细化了评价指标,可以有效督促学生平时在科技创新培训项目上花费更多的精力,防止学生平时不工作,结题时编造数据,处理答辩。将学分制引入评价体系,建立多目标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科技创新培训的有效性。
(3)完善淘汰机制,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参与人数一般为3-5人,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成员不能履行各自的职责。大多数时候,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很多工作,有些学生只是在浑水摸鱼。学分制引入考核制度后,参与完成项目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但未完成足够工作的学生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显然是不合理的。通过学分制建立多目标考核体系,可以有效加强项目流程管理,对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工作进行考核。不能完成任务的学生将被淘汰出研究小组,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这样,淘汰机制进一步完善,对每个学生施加一定压力,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主动性。研究小组的每个学生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提高项目的完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