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如何构建严格的社区医院实习生教学模式
时间:2023-02-04 23:2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在三甲医院培养实习生的过程中,实习生往往只能了解上级医院的相关模式和治疗方法,而对社区医院的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康复等工作[1]缺乏一定的了解,对上述相关内容的了解可以给未来的医疗生涯带来很大的好处。因此,医院将社区医院实习纳入教学范围,丰富实习内容,开阔实习生视野,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提高医院教学质量。为此,本研究探讨了如何构建严格的社区医院实习生教学模式,具体思考如下。
1.教学实施计划
1.1带教师队伍的组建
教师由具有3年以上社区医院临床经验、专业培训、教学意愿和良好评价和反馈能力的教师承担。要求教师尽可能给实习生实践机会,“放手”,有教学责任感。
1.2实习生实习安排
每3~5人组成一个实习小组到社区医院实习,每个实习小组成一个组长,负责整体实习工作。每周安排两次社区实习,3次h/次,共安排4周。进入社区后,学生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了解社区,积极实践。他们对疾病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康复、医患沟通等方面有了更加感性和深刻的认识。课后,他们可以成立一个交流小组,师生可以一起讨论[2],促进学习。
1.3.教学培训内容
通过广泛查阅资料、收集教材、收集实习生意向等方式确定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有[3]:①系统介绍社区医院的服务对象和功能定位,包括以个人为中心的服务方法和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理论;②介绍社区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管理和治疗、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中毒、休克等急症的基本抢救措施,可以通过情景角色演练加深理解;③介绍社区医院常规诊疗思路、接诊转诊方式;④介绍社区居民个性化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和高危人群的管理,建立跟踪跟踪数据库;⑤介绍疑似传染病的鉴别和报告过程,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介绍社区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⑥讲述社区妇女儿童的保健知识;⑦介绍社区医院中医患沟通技巧。通过相关内容的教学,弥补实习生在上级医院实习的知识空白。同时,采用理论教学、情境教学、临床技能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和消化。此外,教师提出问题,或学生互相提问,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加深对提出问题的理解。同时,学生还应完成一定的社区实习任务,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接待和管理慢性病患者、转诊特殊疾病患者、提供妇女儿童健康咨询服务等。
1.4教学评价
学生成绩评价主要由平时成绩和社区实习考核组成。根据平时的表现和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包括笔试和技能演练,由教师负责提问和实施。教师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评价、自我反馈评价和主管领导评价,主要通过发放问卷收集评价意见。评价反馈后,教师及相关人员会议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实施效果
对完成社区实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①社区医院实习生教学模式的整体效果评价;②对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安排社区实习内容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价;③对该模式在提高临床技能、拓展视野等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根据得分梯度分为五个等级,即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基本不满意和不满意。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100.0%。其中,37名学生(92.5%)对教学模式的整体效果评价满意及以上;社区实习的实际意义也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40份问卷的分数属于“非常满意”和“满意”梯度;38名学生(95.0%)对该模式带来的临床技能、视野、医患沟通、社区基层预防、保健、急救等方面的提高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2名学生(5.0%)表示基本满意。问卷显示,实习生普遍认可为5年制临床医学生安排社区实习内容,也肯定了社区医院实习生的教学模式。同时,学生在社区实习过程中也获得了很多收获,意义重大。此外,通过实践教学的探索,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社区医院实习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努力实现患者、实习生、教师、医院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