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时间:2023-02-19 23:1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一、引言
如今,国内外都在争夺科技创新革命。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创新型转变的趋势日益明显,对新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向市场输送人才的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经过高考的“战斗”,新时期的大学生按照“公式模式”进入大学。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和不足:一是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二是思维敏捷,但缺乏创新思维方式;三是创新灵感,但缺乏必要的创新技能;第四,有创新的兴趣和热情,但缺乏毅力。科技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考核指标,也是中国大学生普遍较少具备的能力。科技创新是大学生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创造独特的设计,依靠个人或团队的集体智慧,从理论基础到实际操作,制定最终的设计模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研究能力、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意志力、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将直接影响科技创新活动的结果。目前,通过参加“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挑战杯”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仅仅通过这些竞赛来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仍然存在问题。
2、限制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因素分析
(1)课程设置限制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许多大学的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实践课程要求不够严格,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设置非常不合理。理论课程的学习是大学生专业发展的基础,但实践课程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实践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达到积极探索知识的目的,提供及时、直观、全面的学习信息反馈,真正实现“实践理论实践”的课程体系。
(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受就业导向的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短时间内的结果难以得到竞赛组专家或市场的认可。再加上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学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获得相关证书和学科考试,真正花在科技创新活动上的人越来越少。
(3)社会“冲动”严重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学校大学生遇到问题总是有些学生说“有问题找百度”,不敢主动需要答案,“方便”、“急功近利”充斥着校园。学生家长普遍缺乏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的应有关注和支持,持否定和保守态度,不愿意让大学生“挫折”、“冒险”。
(4)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教学活动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教育中一直倡导“创新”。然而,大多数高校仍采用教学和实验室培训(灌输)。课堂教学时间多,实践教学时间少,影响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忽视了大学生的内在作用。
(5)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参与率不高。各高校组织大量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但整体参与率不高。经调查,首先,大学生对科技创新不感兴趣。大多数学生愿意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但很少有学生真正付诸行动。第二,各种科技创新活动难度很大。各种比赛更多的是提前掌握相关而复杂的知识,学生往往不愿意吃苦而止步,这影响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
(6)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尚未建立。教师和辅导员的认可需要实施。事实上,高校教师或多或少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等任务,很难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学校或二级学院(系)未能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本质上缺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指导,学生的参与无法继续深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