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注重科技创新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时间:2023-03-01 23:1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山西科技创新短板
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挤出效应”明显,科技资源总量不足,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属于综合科技竞争力薄弱地区。根据《2013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山西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排名全国第19位,远低于全国水平。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指标均不同程度低于全国水平,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排名全国第28位,低于全国水平20个百分点。山西省科技创新发展缓慢是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短板,其自身发展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1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
2014年12月,山西省科技协会发布了《山西省首届科技工作者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山西省科技工作者总数持续增长,但密度较低,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指标普遍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高水平科技人才严重短缺。全省科技人员中级职称分布最多,为32.9%;其次是初级、无职称、副高级,分别为25.7%、25.5%、13.0%;至少有2.7高级,%。全省两院院士仅为全国0.333%,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高层次人才仅占全国1人%左右。
1.2科技总投入不足,强度不足
2013年,山西省R&D资金投入155亿元,仅占全国1.31亿元%,全国排名第20位;R&GDP占GDP的比例为1.23%,低于全国水平,排名第17位。除太原、长治、晋城、大同外,全省11个市R&GDP经费占GDP的比例不足1%;忻州市最低,仅0.16%。与全国相比,全省科技投资差距较大。科技银行贷款、风险投资、风险投资、社会融资等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尚未完成,多渠道、多方式科技投资机制亟待完善。
1.3科技创新产出不多,质量不高
2013年,山西省专利申请受理18859件,仅占全国专利申请受理总量的0.84%;全省共获得国家科技奖5项,在中部省份排名垫底。全省从事R&D活动的工业企业224家,仅占全省工业企业的5.7家%,远低于全国水平;高新技术企业370家,仅占全国0.666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连续多年在全国倒数。全省没有知名大学,国家科研机构很少。全省科研成果总量少,理论成果比例高,可应用成果少。
1.4县域科技服务能力薄弱
2013年,山西省119个县(市、区)只有57个独立科技局,占47.9%。2014年底,科技局被列入许多县级政府机构改革计划的“合并名单”。县级科技行政部门组织体系不完善,科技推广机构严重不足,科技场馆稀少,设备陈旧,缺乏工作机制,缺乏创新手段,不能有效调动科技人员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层科技工作发展非常缓慢。
2.补齐山西科技创新短板的措施
俗话说:“铁也需要自己的硬。”为有效支持领导,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等“六大发展”,解决“资源经济困境”,首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弥补制约山西科技创新发展的不足,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2.1培养引进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
创造创新创业人才的新局面,是弥补山西科技创新不足的重要标志。注重科技创新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加强各级行政部门、各科技园区、高校、科研机构、省级企业科技行政机构领导的选拔、使用和培养。加快高水平创业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和引进。与国家“千人计划”对接,实施山西“百人计划”,重点引进创业人才。改革高端实用人才引进规则,加强创业人才的发现、培养、引进、使用和资助。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好和加强“三晋学者支持计划”和“创新团队培养计划”,找到新的人才支点,为未来的突破奠定基础。大力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引导校企结合,确保生产线和产业推广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正确处理归国学者与当地专家的关系,为我使用和我所有的关系。
2.2全面加快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培育和扩大科技服务业是弥补山西科技创新不足的有效途径。按照“分类指导、市场驱动、创新发展、开放合作”的原则,完善市场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强基本支持条件,完善财税优惠政策,加强引导资金,深化开放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快研发、技术转移、检验认证、企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技普及等专业综合科技服务的发展。通过全面加快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创新服务功能,优化创新区域环境,提高创新能力水平。同时,引领全省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2.3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引进国内外科技成果的实施和转化是弥补山西科技创新不足的必然选择。基于山西科技创新地位低,借鉴东部发达省份的发展经验,建立高效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发展专业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完善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实施和转化。引进世界发达国家、中国大院、经济发达地区的科技成果,整合煤焦领域巨大的民间资本,加快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展,实现山西全球科技成果的“开花结果”。
2.4统筹部署重点产业科技创新
全面提高煤炭和非煤炭产业的科技支持能力,是弥补山西科技创新不足的根本目的。围绕煤炭产业,汇聚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统筹部署科技创新,拉长产业链,全面支持和引领全省煤炭产业“清洁低碳”集约高效”、“延伸循环”等“六大转型,实现从单一资源开采到综合开发利用的转变。围绕文化旅游、设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食品医药、现代服务业等7个非煤炭产业,引导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分类部署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打造全省新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