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PBL教学过程设计“七段”
时间:2023-03-12 00:00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PBL教学模式在工业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1建立PBL教学核心
为了促进个人和团队的学习效果,确保师生始终保持相对一致的“思维维度”,整个PBL教学过程将围绕“五个核心点”展开[10、11]。如表1所示,“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向学生传达了“问题是学习的起点”的核心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跳出了“虚幻的概念设计”,“学习的核心”、“结构化合作”和“学生驱动”将解放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逐步了解实践与知识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多层次评价”是多视角、三维的,其重要作用是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为改善PBL教学模式提供依据。
PBL教学过程1.2设计PBL教学过程
依托“五个核心点”将PBL教学过程设计为“七段”。在充分分析学生基本能力的基础上,从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精心提取问题作为教学切入点。项目难度要适中,开放性要高,让学生有足够的发挥空间。学生根据小组现有知识对问题进行解读和反馈,利用互联网、书籍、论文等渠道收集数据,分析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通过小组成员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至少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选择,利用工程软件模拟,当小组认为可以实现设计时,进入加工生产环节,使项目落地,否则返回数据收集环节重新设计方案。所有设计完成后,以“PBL评价表”为标准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1.3设置PBL评价体系
与传统的考试评价教学模式不同,PBL教学模式的评价是动态的、全周期的。根据师生能力和项目进度,评价表设置10个指标。如表2所示,每个指标评价点分为4个等级。个人评价由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组成,学生评价结果和教师评价结果如式(1)和式(2)所示,PS为学生评价结果,PM为自我评价,PI为组间相互评价,PT为教师评价,PT为教师评价结果,PM为自我评价,PG为学生评价,评价表充分考虑个人因素和团队因素,根据相应权重计算,评价体系属于主观评价,主要作用是定性分析PBL教学过程中的个人表现和团队表现。
2.PBL教学模式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工业设计三年级学生引入了“色彩无障碍设计”和“分类垃圾桶设计”两个设计案例。该项目与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密切相关,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设计必要性。实验人数36人,每个案例分为9组,每个实验两周,实验间隔两周,记录每组设计思路,与教师沟通,观察学生参与、独立学习能力和设计可行性、实用性,最后从问题、知识应用、视野拓展、协作实践、设计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实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前2~三天内,教师分析学生的能力,结合课程、实验条件、心理特点等因素,构建非结构化项目,确保学生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接到任务后,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分组,在现有知识体系框架下进行问题探索和早期数据收集,并以视频、图片和文本报告的形式形成研究报告。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连接“真实问题-教学条件-学生特点”,学生可以通过预览、问题、交流来完成知识梳理,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第二阶段,知识内化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讨论和研究学生完成小组信息交流、师生互动深化知识整合、技能拓展、方案论证,形成“问题讨论、独立探索、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改进”循环,教师不直接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而是激励学生创新思维,随着学生活动的深化,教师应逐渐“撤退”。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会发现项目困难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然后出现负面、冲动现象,影响项目进度和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观察团队成员的表现,有针对性的技能指导和心理咨询,引导学生不断迭代知识,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可以根据项目进度调整资源配置。第三阶段,教学效果测试,各小组以项目成果的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并根据PBL评价表进行总结,重点关注师生在专业能力、心理素质、职业道德、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等方面是否有所提高。
3.结语
随着学科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工业设计领域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课堂-社会”两端有机地联系起来,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通过教学案例发现,PBL教学模式引入后,师生课程的知识背景得到了深化,查阅数据的频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当遇到研究瓶颈时,沟通与合作成为主要解决方案,促使学生掌握至少一种新的工具或能力,提高实践能力,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因此,PBL教学模式在工业设计课程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设置高质量的驱动项目,明确师生的角色定位,构建良性的双向互动机制,PBL教学模式将成为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师生素质的有效途径。